2015年上半年,我國服裝產量達到141.98億件,與去年同比增長1.36%。可見,居民對服裝行業的投入比重依然居高不下。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消費條件的改善,民眾在促進我國服裝行業蒸蒸日上的同時,也存在著巨大隱患。
作為紡織大國,我國每年被扔進垃圾桶的廢舊衣物數不勝數,而且絕大多數衣物都未再經過重新加工以及無害化處理。這些 衣物都是由化學纖維制造的,其分解周期長,對環境的殺傷力也是不可小覷的。
當前,我國產生了約2070萬噸廢舊紡織品社會存量,其中化纖1377萬噸,占總存量的68%,棉纖維562萬噸,占總存量的28%,廢舊紡織品的綜合利用量為300萬噸。如若把以上的資源都充分利用起來,相當于節約原油380萬噸;如果把這些廢舊衣物回收利用,便可以減少8000多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更能應用于建材、家具、公路等諸多的產業中去。
據中紡聯合會發布的《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與利用研究報告》,當前行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困難,不僅是原料供應問題,回收總量有限,分類混亂,企業主要原料來源是從國外進口。同時,還面臨關鍵技術突破和市場推廣方面的問題。
Feijiu網小編認為,面對錯綜復雜的廢舊紡織回收現狀,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力度還需進一步鞏固,保持經濟穩中向好仍要付出很大努力。千難萬難,找對辦法就不難。俗話說:科技是發展第一生產力,當前廢舊紡織品還面臨技術突破方面的問題,需要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提升硬實力。此外,更應當建立廢舊紡織品回收交易平臺,協助當地回收渠道建立健全回收體系,形成多層次、網絡化、長期性的社會回收體系,為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面臨的難題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只要相應的基礎設施完善起來了,下游利用企業的路就好走多了,廢舊回收企業的發展就會越來越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