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各國為求電力使用的安全、質量及節約,均致力于智能電網基礎建設之發展。然智能電網成功運作的重要環節之一,即是必須完整且實時的搜集各電力用戶之用電信息,因而積極布建處于供用電兩端中介地位之先進讀表基礎建設(AMI)便成為推動智能電網順利發展的首要任務。而要完成AMI布建的基礎建設首先必須安裝智能電表,加快舊電表回收和廢舊電表回收,故也促使世界各國優先投入智能電表之建置。
全球市場規模
目前全球正在使用的電表,包括工、商、住電表用戶數量龐大,全球共約有17億臺,若全面更換為智能電表,則市場規模將相當可觀。以2012年來看,全球智能電表出貨量達1億臺,較2011年成長31.6%。據市場研究機構IDC預估,2015年全球智能電表出貨量將達到1.63億臺,年復合平均成長率達15.4%。而In-Stat研究亦指出全球智能電表市場營收預估在2016年將超過120億美元,至2020年智能電表滲透率將高達59%。市場研究機構PikeResearch亦預估,全球智能電表安裝量將于2020年達到9.63億具。
各國智能電表市場的發展主要還是來自國家政策的推動與主導,亦即透過法令與補助政策來推動智能電表的建置,例如歐盟便要求其成員國在2022年前要將電表全部更換為智能電表。在各國政府主動積極推動下,智能電表安裝數量自2009年起,開始呈現大幅的成長;雖然各國推動智能電表的力道與進度不同,再加上較早開始智能電表布署的美國,2012年開始將有逐年減少的趨勢,不過隨著全球各國的加速建設,智能電表的布署量仍將持續增加,整體市場還是保持持續成長的狀態。
國際智能電表市場首先是由歐洲、美國等地區開始發展,再蔓延至全球其他地區,包含北美洲的加拿大、亞洲的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以及澳洲的紐澳等地,均有相關試點計劃或布建正在積極進行。此外,以全球各地區的市占率大小排序來看,以中國大陸為最大,占有86%的市占率,其次依序為北美、歐洲、亞洲(中國大陸除外)、拉丁美洲、中東及非洲。
亞洲
日本
在亞洲的日本部分,由于2011年受到311東日本大地震影響,開始規劃新節能法,從過去無強制性轉而積極規劃推動AMI。2012年日本政府補助5,794億日圓,計劃于5年內推動家庭用戶完成AMI建置比例達80%,且至2020年將全面導入;企業用戶則推動供需調整契約,計劃于5年內AMI安裝量達100%。原先已積極推動AMI建置的關西電力公司試導入電表約150萬臺,九州島電力設置了約18萬臺。日本最大的電力系統業者東京電力也于2012年正式宣布全面推動AMI建置,計劃在2018年之前,設置可覆蓋轄區內6成以上用戶的約1,700萬臺智能電表。整體而言,日本政府制定了2016年之前能夠以智能電表對應電力總需求80%的目標。
韓國
南韓于2010年底之智能電表普及率為5.7%,其中,高壓客戶達成99.9%之普及率,低壓客戶在1,753萬戶中僅有89萬戶裝設,普及率為4.8%。在2012年推動的第一期智能電網基本計劃及智能電表普及事業之規劃中,韓國政府預計由2011年的55萬戶的智能電表裝置量,增加至2016年的1,000萬戶智能電表裝置量,實現智能電表達50%的普及率。預計至2020年將陸續增加至1,700臺之智能電表數量,市場規??蛇_5.4兆韓圜。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于2011年開始躍升成為全球智能電表需求量最大的國家,全球市占率約75%,2012年更高達86%。中國大陸政府自2009年底宣布推動AMI建置,并于2011年正式將智能電網與AMI納入十二五計劃中。中國國家電網計劃將AMI建置擴展至全國,并開始推動示范計劃,預計2016年出貨量將達到9,780萬具,在2020年前全國用戶之電表均將轉換為智能電表,估計需投入人民幣2,000億元,至少會產生近3億個以上傳統電表更換的商機。2011年國家電網公司共計采購5,970萬具智能電表,規模達全球之冠。同時加大支持舊電表回收和廢舊電表回收的力度。
- 下一篇:關于雪弗板的常識
- 上一篇:廢銅拆解園多家企業幾近停產
共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