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要做到“垃圾不落地”“垃圾入箱里”并不難。在我們的城市里,幾乎每隔幾十米就設有一個或幾個垃圾箱,在我們的一些農村里,也設有大大小小的垃圾桶。應該說,這些垃圾箱的設立,不但為廣大居民傾倒各種生活垃圾提供了方便,而且也成了城鄉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可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垃圾入箱卻很難做到。有的垃圾箱四周到處是成堆的垃圾,垃圾上蒼蠅亂飛,過往行人不得不捂住鼻子經過;有的人行走在大街上,習慣于一邊吃瓜子一邊隨手把瓜子殼扔于地面上,哪怕垃圾箱就近在咫尺,他也懶得多走一步把垃圾扔于桶內。更有甚者,竟故意破壞垃圾箱,不是把垃圾箱用火燒得不成樣子,就是把垃圾箱踢得東倒西歪。如此之舉,與我們所倡導的環境建設是格格不入的。
眾所周知,環境衛生關系著我們每個人,無論是生活在城市里,還是生活在農村里,你所居住的地方就是你的家園。而家園的環境、整潔、美麗與否,是需要我們共同維護和守候的。再說,不亂扔亂倒垃圾,做到垃圾入箱入桶,這應該是人人都懂得的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關鍵是我們沒有把“垃圾不落地”,“垃圾入箱里”當成自己的一種習慣。
筆者以為,“垃圾不落地”不僅是一種自覺的行為和習慣,也是一種文明素養的體現。對每一位公民來說,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垃圾不落地”做起,這就是一種貢獻。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