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風行,手機的更新?lián)Q代速度越來越快,許多家庭淘汰下來的手機有好幾部。由于棄之不舍、送人不要、賣了不值錢、回收渠道不暢,這些廢舊手機大多被放在家里,不僅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污染環(huán)境、危害健康,有時甚至還會危及人身安全。
處理方式:大多擱置家中
相關數(shù)據顯示,截至2015年3月,我國共有手機用戶12.93億戶,由于不少消費者是“雙槍將”(兩部手機)、“三槍族”(三部手機),如此算來,目前我國手機保有量至少在13億部以上。巨大的保有量,也帶來了巨大的淘汰量。
據調查,我國消費者平均15個月更換一部手機,由此,全國每年廢棄手機約1億部,而目前的回收率卻不到1%。那么,這么多廢舊手機都去哪里了呢?
曾有調查機構進行過一項針對200人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36人一到兩年更換一部手機,幾乎每個人家里都有廢舊手機,其中117人家里閑置手機超過4部;有48人曾將手機賣給二手市場,55人扔掉過手機。近半受訪人表示,因沒有正規(guī)的舊手機回收渠道,比起把手機賣到二手市場,他們更愿意放在家里。
另一項調查也證實了上述情況。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接受訪問的1000位消費者中,50%左右的人將廢舊手機擱在家里,其余的人選擇直接丟棄、送去回收點或贈送他人。可見,擱在家里,成了廢棄手機的主要處理方式。
根據調查,正規(guī)回收點和回收企業(yè)少是廢舊手機回收率低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回收價格不符合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因為,一部好一點的智能手機,便宜的也得兩三千元,可使用幾個月?lián)Q下后,頂多也就賣個一二百元,還不到當初花費的十分之一,實在是不劃算。
危害多多:涉及身體環(huán)境
應當引起注意的是,很多廢舊手機成了孩子們手中的玩物。業(yè)內人士提醒家長,舊手機不僅會產生重金屬污染,危害人體健康,而且手機電池亦有爆炸的可能,會危及人生命安全,切不可將廢舊手機長期擱置家中,更不能給孩子當玩具。
據專家介紹,雖然廢舊手機已經不再有任何信號的傳輸,但是手機本身還存在著一些輻射。同時,手機上沾染的細菌非常多,長期放在家中或讓兒童玩耍,有可能成為疾病的感染源。而對于廢舊手機部件以及電池對環(huán)境和健康造成的威脅,其實很多人也不太知道。
據了解,目前手機使用的電池主要有三種:鎘鎳電池、鎳氫電池和鋰電池。由于鎘鎳電池較重和對環(huán)境污染嚴重,現(xiàn)在已很少用,取而代之的是鋰離子電池和鎳氫電池。鋰電池重量輕、容量大,目前在手機上得到廣泛應用,但是,近年來國內外卻發(fā)生了多起與鋰電池有關的爆炸事件。另外,如將廢舊手機長時間放在家中,手機電池中含有的多種重金屬物質,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泄漏。這些重金屬離子在人體內很難被排出,將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tǒng)及肝臟功能。如將其拆開或當做垃圾扔掉,鋰電池里的鎘便會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據測算,上千部廢舊手機造成的污染,相當于一個小型造紙廠所造成的污染。
另外,廢舊手機隨意處理,還容易造成隱私泄露。目前由于沒有正規(guī)的手機回收渠道,從回收的手機中倒賣個人隱私,可能已經形成一個灰色利益鏈。一項對智能手機用戶的走訪調查顯示,一年內,用戶平均每部手機中存儲短信1200條、照片700張、視頻50個、通訊錄聯(lián)系人200個。一旦無法徹底刪除這些東西,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了,影響將非常惡劣。
當務之急:合理回收利用
扔了,舍不得;送人,沒人要;賣了,不值錢;放家里,有隱患——對于如今的消費者來說,如何處理廢舊手機,確實是個難題。因此,如何將數(shù)量巨大的廢棄手機合理回收就成了當務之急。
按照目前全國每年廢棄手機約1億部計算,總重量可達1萬噸,若全部回收處理,能提取1500公斤黃金、100萬公斤銅、3公斤銀,可以說是一座巨大的資源庫。因此,將廢舊手機通過正規(guī)渠道回收處理,既可以減少環(huán)境污染,加強資源循環(huán)利用,又可以避免因亂丟、亂用、亂處理而帶來的健康安全隱患和隱私泄露風險。
遺憾的是,目前在我國,廢舊手機尚未列入國家相關的電子產品管理名錄。從2011年起實施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中,手機不在之列,是游離于監(jiān)管之外的“自由身”。
同時,我國的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也未建立,生產企業(yè)和運營商既無積極性,也無責任進行回收。目前大部分廢舊手機由維修網點或民間回收點進入二手市場,只有少部分進入正規(guī)的回收利用體系。而進入二手市場的廢舊手機,一部分經過翻新,流入二、三線城市或農村銷售;一部分經過拆解,變?yōu)榱悴考糜诰S修;還有一部分無法使用的主機板等零部件,被某些非法處理企業(yè)通過破壞性方式提取金、銀等貴重金屬,易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
業(yè)內人士指出,廢舊手機的處理,既是一個社會性問題,也是一個系統(tǒng)性工程。政府、企業(yè)和消費者應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對于政府而言,應加強引導和監(jiān)管。比如,盡快將廢舊手機列入國家相關的電子產品管理名錄,像冰箱、電視、電腦那樣,由正規(guī)廠家和運營商進行回收;建立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和企業(yè)逆向物流體系,建立健全正規(guī)的回收利用體系,同時打擊非法處理企業(yè)。
對于手機行業(yè)而言,應由“誰生產誰負責”,變?yōu)檎l在產業(yè)鏈中獲利最大,誰就負主要責任。一位業(yè)內專家表示,生產企業(yè)、處理企業(yè)與運營商之間,由于獲利不同、能力不同,其職責應有所區(qū)別。據了解,我國每年生產十幾億部手機,雖然規(guī)模極大,但企業(yè)效益很低。據估算,在全產業(yè)鏈中,生產企業(yè)賺取的利潤僅占總利潤的10%左右,而90%的利潤都被中間運營商獲得,因而,生產企業(yè)都沒有回收的積極性。
據悉,近年來為推動廢舊手機的合理回收利用,中國移動已聯(lián)合多家手機企業(yè),在全國幾十個城市開展了回收廢舊手機及配件的“綠箱子計劃”環(huán)保行動,通過在移動營業(yè)廳及合作伙伴的營業(yè)場所設置專門回收箱,回收廢舊手機及配件,然后統(tǒng)一委托專業(yè)處理公司進行再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目前來看,雖然效果有限,但仍不失為積極的嘗試,值得進行下去。
處理方式:大多擱置家中
相關數(shù)據顯示,截至2015年3月,我國共有手機用戶12.93億戶,由于不少消費者是“雙槍將”(兩部手機)、“三槍族”(三部手機),如此算來,目前我國手機保有量至少在13億部以上。巨大的保有量,也帶來了巨大的淘汰量。
據調查,我國消費者平均15個月更換一部手機,由此,全國每年廢棄手機約1億部,而目前的回收率卻不到1%。那么,這么多廢舊手機都去哪里了呢?
曾有調查機構進行過一項針對200人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36人一到兩年更換一部手機,幾乎每個人家里都有廢舊手機,其中117人家里閑置手機超過4部;有48人曾將手機賣給二手市場,55人扔掉過手機。近半受訪人表示,因沒有正規(guī)的舊手機回收渠道,比起把手機賣到二手市場,他們更愿意放在家里。
另一項調查也證實了上述情況。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接受訪問的1000位消費者中,50%左右的人將廢舊手機擱在家里,其余的人選擇直接丟棄、送去回收點或贈送他人。可見,擱在家里,成了廢棄手機的主要處理方式。
根據調查,正規(guī)回收點和回收企業(yè)少是廢舊手機回收率低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回收價格不符合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因為,一部好一點的智能手機,便宜的也得兩三千元,可使用幾個月?lián)Q下后,頂多也就賣個一二百元,還不到當初花費的十分之一,實在是不劃算。
危害多多:涉及身體環(huán)境
應當引起注意的是,很多廢舊手機成了孩子們手中的玩物。業(yè)內人士提醒家長,舊手機不僅會產生重金屬污染,危害人體健康,而且手機電池亦有爆炸的可能,會危及人生命安全,切不可將廢舊手機長期擱置家中,更不能給孩子當玩具。
據專家介紹,雖然廢舊手機已經不再有任何信號的傳輸,但是手機本身還存在著一些輻射。同時,手機上沾染的細菌非常多,長期放在家中或讓兒童玩耍,有可能成為疾病的感染源。而對于廢舊手機部件以及電池對環(huán)境和健康造成的威脅,其實很多人也不太知道。
據了解,目前手機使用的電池主要有三種:鎘鎳電池、鎳氫電池和鋰電池。由于鎘鎳電池較重和對環(huán)境污染嚴重,現(xiàn)在已很少用,取而代之的是鋰離子電池和鎳氫電池。鋰電池重量輕、容量大,目前在手機上得到廣泛應用,但是,近年來國內外卻發(fā)生了多起與鋰電池有關的爆炸事件。另外,如將廢舊手機長時間放在家中,手機電池中含有的多種重金屬物質,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泄漏。這些重金屬離子在人體內很難被排出,將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tǒng)及肝臟功能。如將其拆開或當做垃圾扔掉,鋰電池里的鎘便會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據測算,上千部廢舊手機造成的污染,相當于一個小型造紙廠所造成的污染。
另外,廢舊手機隨意處理,還容易造成隱私泄露。目前由于沒有正規(guī)的手機回收渠道,從回收的手機中倒賣個人隱私,可能已經形成一個灰色利益鏈。一項對智能手機用戶的走訪調查顯示,一年內,用戶平均每部手機中存儲短信1200條、照片700張、視頻50個、通訊錄聯(lián)系人200個。一旦無法徹底刪除這些東西,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了,影響將非常惡劣。
當務之急:合理回收利用
扔了,舍不得;送人,沒人要;賣了,不值錢;放家里,有隱患——對于如今的消費者來說,如何處理廢舊手機,確實是個難題。因此,如何將數(shù)量巨大的廢棄手機合理回收就成了當務之急。
按照目前全國每年廢棄手機約1億部計算,總重量可達1萬噸,若全部回收處理,能提取1500公斤黃金、100萬公斤銅、3公斤銀,可以說是一座巨大的資源庫。因此,將廢舊手機通過正規(guī)渠道回收處理,既可以減少環(huán)境污染,加強資源循環(huán)利用,又可以避免因亂丟、亂用、亂處理而帶來的健康安全隱患和隱私泄露風險。
遺憾的是,目前在我國,廢舊手機尚未列入國家相關的電子產品管理名錄。從2011年起實施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中,手機不在之列,是游離于監(jiān)管之外的“自由身”。
同時,我國的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也未建立,生產企業(yè)和運營商既無積極性,也無責任進行回收。目前大部分廢舊手機由維修網點或民間回收點進入二手市場,只有少部分進入正規(guī)的回收利用體系。而進入二手市場的廢舊手機,一部分經過翻新,流入二、三線城市或農村銷售;一部分經過拆解,變?yōu)榱悴考糜诰S修;還有一部分無法使用的主機板等零部件,被某些非法處理企業(yè)通過破壞性方式提取金、銀等貴重金屬,易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
業(yè)內人士指出,廢舊手機的處理,既是一個社會性問題,也是一個系統(tǒng)性工程。政府、企業(yè)和消費者應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對于政府而言,應加強引導和監(jiān)管。比如,盡快將廢舊手機列入國家相關的電子產品管理名錄,像冰箱、電視、電腦那樣,由正規(guī)廠家和運營商進行回收;建立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和企業(yè)逆向物流體系,建立健全正規(guī)的回收利用體系,同時打擊非法處理企業(yè)。
對于手機行業(yè)而言,應由“誰生產誰負責”,變?yōu)檎l在產業(yè)鏈中獲利最大,誰就負主要責任。一位業(yè)內專家表示,生產企業(yè)、處理企業(yè)與運營商之間,由于獲利不同、能力不同,其職責應有所區(qū)別。據了解,我國每年生產十幾億部手機,雖然規(guī)模極大,但企業(yè)效益很低。據估算,在全產業(yè)鏈中,生產企業(yè)賺取的利潤僅占總利潤的10%左右,而90%的利潤都被中間運營商獲得,因而,生產企業(yè)都沒有回收的積極性。
據悉,近年來為推動廢舊手機的合理回收利用,中國移動已聯(lián)合多家手機企業(yè),在全國幾十個城市開展了回收廢舊手機及配件的“綠箱子計劃”環(huán)保行動,通過在移動營業(yè)廳及合作伙伴的營業(yè)場所設置專門回收箱,回收廢舊手機及配件,然后統(tǒng)一委托專業(yè)處理公司進行再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目前來看,雖然效果有限,但仍不失為積極的嘗試,值得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