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不僅有專門的垃圾收集池,還聘請了保潔人員。現在,村民們都知道垃圾分類收集,保護環境的意識也增強了!”10日,蓬溪縣大石鎮大福村村民趙文樂稱,近年來,該村加強了垃圾治理,村里的環境越來越好了。
政府投入村民配合
農村環境得到改善
“幾年前垃圾都是亂扔,村民們也養成了這種壞習慣,所以村里隨處都可以聞到惡臭。”趙文樂稱,近年來,政府為村民新建了垃圾收集池,還定點擺放了垃圾桶,并專門聘請了保潔人員對村里的環境進行維護。“經過政府長時間的宣傳,以前村民的壞習慣逐漸改變,都知道垃圾不應該隨處亂棄,村里面環境得到了改善。”趙文樂說。
據了解,大福村只是一個縮影。近年來,蓬溪縣大石鎮作為完善農村垃圾收集設施建設和轉運設備的先進鎮,全鎮20個行政村共投入資金120萬元,按照因地制宜的方式建設生活垃圾收集池,修建垃圾收集池和分類池,聘請保潔人員60名,發放手推斗車60輛、農戶垃圾簍3000個,農戶自備垃圾簍(筐、桶)7500個,形成了農戶分類儲存垃圾、就地減量、定點投放、定期轉運的處理模式。同時,該鎮還建立生活垃圾處理責任制,明確村、農戶、保潔員的職能職責,實現了三方參與、相互監督的有效機制。
強化“五個方面”
治理農村生活垃圾
“從2009年開始,我市就啟動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全市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得到了大幅度的推進。”市住建局整治科負責人李波稱,根據統計,目前我市每年的農村生活垃圾大約為28萬余噸,全市107個建制鎮(鄉)和1969個行政村全部配備了保潔人員,有壓縮設備的垃圾中轉站48個,沒有壓縮設備的垃圾中轉站76個。今年各縣、區(園區)將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生活垃圾設施設備的完善,保障老百姓的居住環境。
據了解,今年我市將從強化財政投入、強化保潔隊伍建設、強化處理設施建設、強化收運體系建設、強化督查監管五個方面完善村莊生活垃圾收集設施建設和轉運設備配備。
加大力度整改問題
形成治理長效機制
“目前全市各地還不同程度存在部分行政村生活垃圾不入池、清運不及時以及焚燒垃圾等問題,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加大力度,完善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各項工作。”李波表示,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不是一個短時間的工作,將會長時間地開展下去,最終形成農村生活垃圾常態治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