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來,隨著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政府亦不斷加強治污投入、提供綱領引導、政策優惠等;引入社會資本,利用公私合營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簡稱PPP)進行投入和治理,其中,未來新能源及環保項目引入民間資金,發展情況可謂“水到渠成“,不少大行近期更上調相關板塊的盈利增速,前景獲看高一線。
隨著中央加大土壤修復投資,市場料垃圾堆填未來或會進一步萎縮,取而代之的是興建更多垃圾發電廠,故相關行業發展十分具潛力,如垃圾發電龍頭光大國際(00257.HK).
業內人士認為,光大國際具兩大催化劑,一是環保行業的十三五規模遠較十二五的為高,特別是對環保能源方面的投資,料將刺激環保行業的投資氣氛。二是公司有能力進行更多收購,特別是在污水和危廢處理業務方面。國泰君安指出,環保水務方面,預計公司正對此投入更多精力,將其打造為新的增長動力,預計在中長期有20%以上的增長。
瑞信指,光大國際2016-18年盈利預測2-4%,以反映其對3、4線城市行業的負面風險,水務占公司盈利20%,對光大國際影響溫和;占公司盈利50%的垃圾處理業務可能有正面驚喜。
該行指,垃圾處理項目未見有減慢訊號,年初至今新簽項目按年升21%,而收費維持穩定,預計平均每噸約63元人民幣,反映行業競爭有所緩和。該行又指,目前股價相等于市盈率14倍,而同業比較估值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