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三成餐廚垃圾集中收運
王國賓說,深圳初步建立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廢棄織物、年花年桔、綠化垃圾、果蔬垃圾六大資源類垃圾分流分類處理體系,并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干濕分類處理體系建設。
另一方面,深圳正全力推進餐廚垃圾專項回收處理體系建設。王國賓說,全市餐館、酒樓、食堂等產生餐廚垃圾約1800噸/日、廢棄食用油脂約150噸/日。各區分別招標或招募,確定7家收運處理特許經營企業,目前建成運營羅湖區、鹽田區、南山區、龍崗區4座處理設施,總處理能力730噸/日。今年4月起,全市則統一開展餐廚垃圾收運處理專項整治行動。
“第一步,今年年底前全量回收餐廚垃圾,其中集中處理900噸/日以上,其余暫時進行焚燒或填埋;第二步,明年底前各區設施全部建成,實現餐廚垃圾集中收運處理全覆蓋。”王國賓說,城管、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聯動,持續加強餐廚垃圾流向監管和專項執法,目前全市集中收運處理餐廚垃圾約522噸/日、廢棄食用油脂約90噸/日,其余納入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
路邊垃圾箱擬逐步適當減少
王國賓坦言,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是復雜、系統的社會工程。深圳目前不僅仍處于垃圾分類的起步階段,還存在不少困難。
“特別是資源回收處理全產業鏈體系尚未有效形成,末端處理能力對前端分類的支撐不足。”王國賓說,傳統廢品回收系統實現了高附加值可回收物的回收,但低價值可回收物的回收處理鏈條尚未打通,完全是“隨行就市、利大搶收、利小不收”。去年以來,廢品回收價格大幅下跌,造成工業廢品、低價值可回收物大量進入生活垃圾處理體系。
生活垃圾源頭減量推動也不理想。王國賓說,深圳生活垃圾中廢品回收率達到62.5%,進一步提高資源回收利用率的空間有限,而通過推動清潔生產、倡導綠色消費,從源頭減少垃圾產生則大有可為。
“我們希望探索打通低價值可回收物的產業鏈。”王國賓說,將加大對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行業的扶持力度,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環保公益機構全流程參與。同時,改進路邊垃圾箱設置,擬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做法,逐步、適當減少路邊垃圾箱數量,轉而設置標識指引更加清晰、便于分類投放和分類收運的垃圾箱,避免“前端分類、后端混合”。
王國賓還給出一組數字,以此反映深圳將按照國際一流標準,建設和改造提升垃圾處理設施。其中,2017年建成各區餐廚垃圾處理設施,處理能力達到2000噸/日。2018年,建成東部環保電廠、老虎坑三期、媽灣城市能源生態園三大焚燒處理設施,全市焚燒處理能力達到18000噸/日;建設大件垃圾和綠化垃圾處理設施,處理能力達到1000噸/日,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