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見到,在中張村村委附近有一套銀白色的垃圾分類智能回收機,外觀似銀行ATM機,連接著智能終端機的是3個深綠色的垃圾投放口,分別投放廢紙、塑料制品、廢金屬、玻璃制品和有毒有害垃圾。
“這個做法很環保,我們還能得實惠。”在中張村演示現場,80多個村民躍躍欲試,激活再生物資回收平臺智能卡,并拿到了小禮品。村民陳賢秀第一個跑回家拎來了20多個塑料瓶,按照演示人員的指點操作起來:在垃圾分類智能回收服務平臺上選擇垃圾種類“塑料制品”,在終端機上刷卡,然后將機器“吐”出的二維碼貼在塑料瓶上,投進相應的投放口,卡上就有了相應的積分。
這種垃圾分類新模式有什么好處?浙江靈溪環保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李建程介紹說,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的智能回收項目,可實現垃圾投放有源可溯,而且通過實戶制、積分制手段激勵村民積極參與,促進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為確保長遠效果,該公司負責免費維護設備以及更新系統程序。
他指著手上的卡說,這張卡是免費的,一戶一碼,是試點村每個家庭的垃圾分類“身份證”,村民只要刷卡就能知道積分多少,累積到一定額度就能按照價目表兌換生活用品。工作人員在收集村民投放的垃圾時掃掃二維碼,就能通過后臺為用戶自動計算積分,也能檢驗是否投放錯誤,或者通過觀看攝像視頻來抽查投放情況。
“一個易拉罐10分,一斤書刊報紙50分,一個廢舊手機300分,更高積分還能拿到垃圾分類大獎賽獎品。我以后要監督家人,做好垃圾分類換積分獎勵。”村民陳芳高興地說。
報福鎮生態文明建設辦公室副主任陳剛表示,垃圾分類智能回收機從本周開始正式運行,由縣農辦牽頭舉辦的首輪垃圾分類投放競賽將于10月到明年3月在全鎮開展。屆時,垃圾分類正確、匯總積分最高的將獲得價值1萬元的單反相機一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