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在廠區的空地上,碼放著大量捆扎成長方體的廢紙,花花綠綠。同時,又有幾輛大貨車上裝滿了成卷的成品紙,準備運出。公司副總經理杜進寧說:“回收來的一捆捆廢紙通過大型篩選分離系統、制漿設備和相應的污水處理系統,將廢紙變為成品紙。最后,這些成品紙被制成紙板、紙箱,實現回收再利用。公司目前擁有6條廢紙處理加工生產線,紙板、紙箱生產線3條,年生產紙板、紙箱1.2億平方米。”
公司綜合辦公室經理馬建寧介紹,公司每年回收廢紙20余萬噸,1.2噸廢紙能生產1噸成品紙。馬建寧還說,他們生產的紙箱用途比較廣泛,比如用于蘋果、蔬菜的包裝,還有牛奶、快遞的包裝等,產品供不應求。當然,利用廢紙造紙可以節約資源,但廢紙造紙過程中排出的大量廢渣、污泥,又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這個問題如何解決?恒達有限責任公司原料分公司倡導環保造紙,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污泥和鍋爐煙氣,全部要經過再處理,減少環境污染。2011年公司投資2605萬元,配套建設了污水處理系統,建成沉淀池、厭氧池、酸化池、曝氣池、回用水池和厭氧塔等設施,并安裝了在線監測系統,日處理廢水1.5萬立方米。2015年6月,公司又建成了三座豎流式沉淀塔,再次優化了廢水處理系統,澄清水直接用于生產。我們通過在線廢水監測系統看到,COD數據顯示65至75mg/L,氨氮監測數據為1.5至3mg/L。
數據每10分鐘自動傳輸至平涼市環保局及甘肅省環保廳。 “以前,技術不成熟,污泥主要用來生產蛋托、果托。但蛋托、果托的銷售狀況一般,效益不太好。今年,使用新工藝后,沉淀的污泥約有95%添加到紙機,進行成品紙生產,剩下的污泥經壓濾機壓干后,送鍋爐摻燒成為粉煤灰,再制成磚。”馬建寧說。我們在生產車間還看到,廢紙生產成品紙時,會夾雜一部分廢塑料,這些廢塑料被分揀出來。
據介紹,這些廢塑料經過處理后還能制成塑料顆粒,然后再制作成塑料筐、塑料凳等生活日用品。郭進寧告訴我們,為減少煙氣污染,公司于2015年7月投資300萬元,實施了鍋爐脫硫、除塵設施改造工程,安裝了煙氣在線監測設備。經監測,煙氣排放符合在用鍋爐大氣污染排放濃度限值。今年6月,公司又新建一座容積為3900立方米的厭氧塔,塔頂采取全封閉設施,對厭氧塔改造中產生的沼氣進行了完全收集,經脫硫后,送鍋爐摻燒。僅此一項,每天節約用煤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