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全市環保工作會議精神,打響環境安全打擊整治專項行動第一槍,2月16日,我市警方聯動環保、環境監測等部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集中清查行動。
當晚19時,在金州新區某供暖企業現場,檢查組檢查了該企業鍋爐運行狀態、除塵、脫硫等環保治理設施運行情況、物料堆覆蓋情況,以及是否存在“冒黑煙”等環境問題。此外,民警會同市環境監測中心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調閱了企業自動監測設備的運行參數,并與人工監測數據進行比對,同時查看環保治理設施的運行記錄,杜絕弄虛作假行為。
現場執法人員介紹,每年冬春季,季節性燃煤造成污染物排放量劇增,伴隨著逆溫、靜風等不利氣象條件頻繁出現,容易造成部分地區霧霾天氣頻發。一些不法企業為節省成本,在雙休日或者半夜,對廢氣不進行環保處理就直接排放,造成環境污染。此次集中清查,就是重點檢查市民關注的大氣污染問題,發現一個,打擊一個,絕不姑息。
經統計,當晚檢查組對全市16家重點企業進行了夜間突擊檢查,查處物料堆場不符合環保要求4起,無脫硫設施或未加堿運行2起。同時監測人員對檢查的企業進行了采樣檢查。
在清查過程中,我市警方在甘井子區石灰石礦南坡的一個廢舊瀝青廠附近發現并取締了一家非法冶煉小作坊。民警到達現場時,看到瀝青廠東側一排破舊平房地上堆滿大量破碎的鹽酸玻璃瓶,上面標有危險標識,在平房外側有三個裝滿廢酸液的池子,在池子下方有一個滲坑,酸液隨之排入地下。滲坑周邊因重金屬超標,地面呈銀灰色,現場散發著刺鼻的氣味。隨后,民警到廠房內進一步檢查時發現,近20平方米的空間內,堆滿了大量含有貴金屬的電路板,以及坩堝、粉碎機、乙炔瓶、電子秤等冶煉作業設備,整個廠房內廢氣彌漫、氣味刺鼻嗆眼。
現場工作民警介紹,該作坊未辦理營業執照、也沒有任何環保審批手續,生產設備簡陋,又無配套的環保處理設施,是典型的非法冶煉黑作坊。該作坊以廢舊電路板為原料,利用坩堝熔煉,非法冶煉提取貴金屬。產生的廢液未經過有效處理直接傾倒,嚴重影響周邊環境和地下水質,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產生活造成很大危害,涉嫌污染環境犯罪。民警當場對非法冶煉作坊進行查封取締。環保監測人員對滲液、廢酸進行取樣檢測。目前,公安機關對此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筆者從市公安局了解到,下一步我市警方將聯動多部門加大對危險化工企業廢氣排放行為的整治力度,摸清全市危化企業底數并建立臺賬,著力打擊污染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同時,我市警方提醒廣大市民,一些從事非法冶煉等污染環境作業的不法分子,為了逃避監管,一般會選擇偏僻的地方設點,隱蔽性強,安全隱患大。市民如發現污染環境違法行為相關線索,要及時向公安、環保部門進行舉報,一經查實,堅決依法嚴厲打擊,絕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