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紡織大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加工基地。紡織服裝面料產品的質量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影響產業發展,攸關企業生命,而紡織面料質量問題頻出,也引起了消費者對衣著安全問題的重視。
2016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服裝鞋帽類投訴57009件,其中質量問題投訴37629件,占服裝鞋帽投訴總量的66.01%。服裝類投訴主要集中于做工粗糙,銷售前存有瑕疵,服裝面料沒有規范、醒目的洗滌說明,造成洗后串色、縮水、褪色、出現小孔,羊毛衫、西裝起球,甲醛超標等問題。去年,全國各地質監部門的監督抽查中,也頻頻暴露出服裝面料方面的質量問題。
2016年10月12日,在湖北省質監局召開的以“服裝扮靚生活·質量惠及民生”為主題的紡織服裝質量提升新聞發布會上,湖北省質監局副局長劉嗣元介紹,在近兩年該局開展的紡織服裝監督抽查和執法檢查中,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未發現系統性、區域性、成規模的質量安全事故,但仍存在紡織面料成分含量不合格、基本安全指標不合格、標識不規范、粘合襯剝離強力和紕裂強度等質量指標不合格、功能服裝主要功能指標不合格等質量問題。在該局開展的紡織服裝監督抽查和執法檢查中,共抽查紡織服裝1114批,不合格318批次。其中,成分含量不合格171批次,占不合格批次總數的53.8%。
2016年山西省質監局對該省生產經銷單位的30個批次牛仔褲質量進行了監督抽查,合格23個批次,不合格7個批次,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23.3%。存在的主要質量問題是纖維含量不合格、色牢度不合格。
近日,山東青島市南區市場監管局舉辦消費維權新聞發布會,發布了2016年青島市南區消費維權工作白皮書,公布了消費維權十大典型案例、投訴熱點分析等。其中服裝鞋帽類排名占十大投訴中的第一位,占投訴總量的10.2%。服裝問題主要集中在服裝產品穿著不久就出現面料破損、開線、起球和洗滌后掉色、串色等質量問題。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面料質量問題屢禁不絕?相關行業人士表示,質量問題頻出,主要出現在服裝制造企業的原輔料采購上。企業為節約成本,在缺少相關技術人員的情況下,對面料缺乏質量檢測。此外,國內外紡織原材料價格普漲,成本的增加使部分企業使用低檔面料,通過外觀不易辨別的特點來壓縮成本,以獲取更大的利益。
2016年2月23日,我國《纖維制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發布。該《辦法》填補了目前國內紡織品的專業性立法空白,是纖維制品質量監管法治化的重要步驟,是加強絮用纖維制品、學生服、紡織面料質量監管,實現纖維-纖維制品“全鏈條監管”的重要措施。
為了加強對纖維制品的質量監管,《辦法》確立了集團購買質量監控制度、質量誠信制度、重點區域綜合整治和質量提升制度、全鏈條監管制度、原料把關制度、質量標識制度、監督檢查制度7項制度。《辦法》規定了生產者、銷售者以及在經營性服務或公益活動中使用者的質量義務。通過引導生產者改善生產條件、建立原輔材料進貨驗收記錄等,推動企業落實產品質量安全?!掇k法》對絮用纖維制品、學生服、紡織面料的標識內容提出了具體要求,并規定了法律責任,發揮法律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對纖維制品的質量欺詐行為進行打擊,提高纖維制品標識的規范化;《辦法》明確指出,要通過建立監督檢查等多項制度,加大生產過程的監管力度,服務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