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物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全球數據存儲量呈爆炸式增長,大數據時代已然來臨。今年李克強總理在全國兩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應用,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這也是2014年以來大數據第四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正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生產力,助力傳統產業的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創新。
數據的價值在哪里?面臨哪些挑戰?一場備受大家關注的討論在博鰲亞洲論壇期間展開。騰云天下首席執行官崔曉波舉了公司的一個案例,他們對某股份制銀行用戶展開數據化分析后發現,使用該信用卡的高端客戶游戲屬性非常明顯。利用這一結果,他們將該信用卡公司與某休閑游戲公司做了交叉營銷,活動包括用積分兌換游戲虛擬幣,或者使用信用卡APP的用戶可獲得大禮包等。“轉化率非常驚人!信用卡公司驚喜地發現,有很多沉睡多年的用戶又激活了。”崔曉波說,“大數據的價值就在于能夠把數據變成行動,也可以說它是一種把數據變成行動的藝術”。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洪小文認為,大數據的特點,一是量大,二是信息多元,“它讓我們對錯綜復雜、看起來毫不相干的事物有了洞察力,這樣我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大數據不僅數據容量大,與過去的數據源相比,它的流轉速度、復雜性和多樣性都在增加。“通過采集、存儲、統計分析以及數據挖掘,它的價值才能顯現,因為無論對哪個行業,提煉出來的分析和預測結果對于決策者來說,很有價值。”聯合利華前董事長邁克·泰斯庫說。
對于數據的價值和應用前景,參加討論的嘉賓均認為毋庸置疑。但隨著大數據重要性的日益彰顯,其中的挑戰也不容忽視。
洪小文打比方說,比如信用卡公司掌握著個人消費信息,但并不知道消費者在百貨店買了什么,而百貨公司可能掌握了消費者購買傾向,“這些數據整合起來可能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但誰有權力來整合?”除了數據安全和所涉及的消費者隱私問題,洪小文不無擔憂地說:“過于重視大數據,可能帶來的后果之一是產生某個場景下的閉環,導致我們聽不到不同的聲音,我們會失去思考,生活的多樣性便會因此減少。”
Palantir副總裁凱文·川崎認為,數據孤島問題是橫亙在各行業面前的一道坎,大數據共享的標準缺乏,數據安全性亟待提高。
“數據的所有權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例如抽血,得到的數據屬于醫院還是屬于個人?個人是否愿意分享這些數據?”碳云智能創始人王俊認為,對于數據的采集,還取決于個人的價值觀。
平安普惠副總裁兼首席市場官CMO徐漢華指出,在收集數據過程中,容易忽略什么數據才是真正重要的,“人的需求、目標與數據的關聯很重要,但信用記錄很難把握。數據不是斷開而是連接的,歷史累積的數據才能幫助人們作出準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