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聯數字顯示, 一季度云南送出電量19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0.8%;寧夏送出電量10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4.7%。
西部的云南和寧夏成為一季度經濟的兩匹黑馬。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云南和寧夏的GDP增速分別達到9.9%、8.6%,比去年同期的6.6%、6.9%增速大幅提高。兩地的經濟增速預計居全國第四和第七名。
導致如此的原因,是兩地的工業增速大增。一季度寧夏和云南的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為10.2%、9.3%,大幅高于去年同期2%、2.1%的水平。
工業大增與兩地電力跨省銷售加快有關。一季度云南和寧夏向外省輸出電量同比分別增長了60.8%、44.7%。
西北和西南地區電力資源豐富,是否可以通過跨省輸電,進而成為經濟的主導產業?接受采訪的專家均表示,要結合兩大主要因素加以考慮,一是經濟發展對電力總量的需求,另一方面,跨省電力交易市場尚未建立。
電力生產拉動工業高速增長
據目前已公布地方經濟數據,今年一季度經濟出現了較大變化,重慶、貴州、天津等過去高增長的省份,經濟增速有所放慢。
而過去增長較慢的云南、寧夏,則出現增速加快。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云南和寧夏的GDP增速分別為9.9%、8.6%,分別比去年同期高出3.3、1.7個百分點。
從工業增速來看,也有不少亮點。如京滬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是8.8%、6.4%,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的1.1%、-4.3%的水平,這與兩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加快有關。
云南和寧夏的工業加快也非常顯著。一季度,云南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9.3%,居全國第四名,比去年同期高7.2個百分點,寧夏去年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2%,今年一季度為10.2%,居全國第三名。
兩地工業增速大漲,均與電力有關。
云南統計局分析,全省工業經濟運行呈現“煙草降速收窄,非煙增速高開”態勢。 一季度,全省煙草制品業增加值同比下降4.9%, 下拉全省工業增速2.0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減少1.5個百分點。
云南全省非煙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9.2個百分點,拉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1.3個百分點。 其中,電力生產高速增長,成為一季度支撐全省工業增長的第一動力。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云南電網公司累計完成售電量468.5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8.08%。其中西電東送的電量212.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了58.34%。
寧夏的情況是, 400萬噸煤制油投產和外送電規模大幅增長拉動了工業高速增長,一季度工業用電量、鐵路貨運量等先行指標大幅增長,工業增長基礎穩固向好。
中電聯數字顯示, 一季度云南送出電量19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0.8%;寧夏送出電量10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4.7%。
跨省電力交易待完善
跨省輸電,能否成為未來帶動云南、寧夏,乃至西部電力資源豐富地區的經濟的主導產業?
事實上,內蒙古、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一直是棄水、棄風、棄光的嚴重地區。有研究顯示,2016年,西北五省(區) 棄風電量262.25億千瓦時,棄風率33.34%。甘肅、新疆、寧夏、陜西棄風率依次為43.11%、38.37%、13.05%、 6.61%。
云南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穆文春認為, 云南水電首先是清潔能源,比火電更具競爭力,這幾年水電還在不斷投產的過程中,只要接收上沒有障礙,對拉動經濟發展有很大作用。
對此,華創證券分析師王秀強認為,西電東送體制上還待理順。比如要把甘肅的風力發電送到江浙去,一個前提是江蘇、浙江接受外來的電,這涉及利益協調,還要有通道。
“目前全國跨省電力交易市場還沒有建立,跨區交易前提還是省與省之間協商。主要是三個參與主體,一個是資源省份,二是電力消納地區,第三個是電網公司,三個主體之間的協調,缺一不可。”王秀強說。
目前,相關改革正在推進。近期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的通知(發改運行〔2017〕294號)》,提出有序放開跨省跨區送受電計劃。明確跨省跨區送受電逐步過渡到優先發電計劃和有序實現直接交易相結合,根據電源規劃、電源類別和核準投運時間,分類推進送受電計劃改革。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認為,全國電力聯網有一個需求的問題,現在國內供電能力短缺的省份幾乎很難找到,靠拉大輸電距離來解決電力過剩地區的電力供應矛盾,還有待觀察。
周大地進一步分析, 電力的增長涉及經濟發展對電力總量的需求上升,盡管一季全國電力需求有恢復, 但能不能維持長期的態勢,要看經濟有無新的產業增長點。
穆文春也表示,僅僅靠電力支撐不了云南的工業體系,云南要在消費品制造業、食品加工業中下功夫,同時利用云南良好的區位優勢成為西南地區的輻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