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東縣環巢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已謀劃和實施至六期共38個項目。通過治理,肥東河道防洪排澇功能顯著增強,藍藻水華初步得到遏制,湖區富營養化程度不斷減輕,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
“礫間”技術是引進的一種污水處理技術,簡單來說,就是采用礫石按照一定規則排列,模擬水流從河床上天然礫石流過的作用,讓污水按順序通過這些礫石,吸附、過濾污染物。
“為了提高出水水質,長臨河鎮污水處理廠采用了先進的"礫間接觸曝氣氧化"技術,廠區尾水通過"礫間"在礫石間形成連續的水流通道,當污水通過時,水中的懸浮固體(SS)因沉淀、物理攔截、水動力等原因運動至礫石表面而接觸沉淀;礫石表面的生物膜,能夠有效吸附、轉化、降解水中的污染物。”據介紹,肥東縣長臨河鎮污水處理工程是新建36個鄉鎮廠及配套管網之一,于2013年12月份開工建設,2016年9月5日通過環保驗收,正式運行。而這也是合肥市首次采用“礫間”凈化污水的污水處理廠。
據了解,該工程的建成及正式運營,將原直排的污水收集送至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達標后排放,能夠有效削減區域污水中污染物排放量和解決服務區域的水污染問題,長臨河水質得到了明顯改善,減輕巢湖的污染負荷,極大地改善了周邊生態環境,從而進一步改善巢湖水質及巢湖地區的生態環境。
在位于肥東縣的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有一處人工濕地,人工濕地一期項目處理對象為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污水處理廠一期尾水,濕地采用了“沉淀池+表面流人工濕地+復合式人工濕地+生態沼澤濕地+生態濕地”工藝。具有高效能、低投入及低運行費、低維護費等優點,能有效去除水中懸浮物、有機物、氮、磷以及重金屬、細菌等,并防止藻毒素的產生。
據介紹,該項目是合肥市中美合作項目的示范工程,整體設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工藝設計享有相關的專利技術。項目建成后,污水處理廠尾水經過濕地處理主要指標達到地表Ⅳ類水標準。
據了解,目前,肥東縣環巢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一期項目已完工并交付使用;二期20個項目已竣工;三期11個項目中7個項目已開工建設;四期3個項目正編制初步設計;五期項目國開總行已完成貸款審批;六期項目二十埠河流域綜合整治工程和專題項目肥東縣農村中小學和衛生院所飲水安全工程已完成可研編制。
據介紹,肥東縣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與修復一期和二期項目累計實際完成投資約13.379億元,綜合整治河道17條,清淤河道總長65.71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