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給出了中國金融改革的清晰框架,深化改革的紅利在不斷釋放,全球合作的動能不斷提升,面對金融變革新格局,中國的PPP市場逐步進入大規模的實施推廣階段。
為了深入探討智慧城市投資發展以及PPP下一階段的發展情況,上海元亨祥基金集團、太平洋建設集團攜手《理財周刊》于2月28日在滬聯袂舉辦“十三五時期的PPP機遇與挑戰”第六屆元亨祥智慧城市投資發展高峰論壇,特邀太平洋建設集團董事局主席CAO嚴昊、上海元亨祥基金集團創始人程芳、元亨祥經濟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央視知名經濟評論員李光一等專家學者共話“十三五時期的PPP機遇與挑戰”。
未來十年PPP市場或超十萬億
統計數字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PPP項目簽約額約為4500億,全年累計達1.3萬億。2016年從增量來看,PPP簽約有望突破2萬億的規模。本次高峰論壇現場,與會專家學者還圍繞“宏觀經濟發展趨勢、PPP未來的空間有多大、哪些PPP細分領域可為給投資者帶來相對更佳回報”等議題展開圓桌討論。
元亨祥經濟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管清友認為,我國宏觀經濟正處于逐漸筑底的過程。基建能不能起來有賴于PPP和專項建設基金項目落地的速度。基建起來經濟才能有支撐,宏觀經濟預計可保持6.5%左右。從統計上看,交通、水務、市政這些領域有一定機會。
太平洋建設集團董事局主席CAO嚴昊接受采訪時表示,PPP的項目類型很多,有交通項目、有市政項目、有水利項目等等,但PPP項目的發展前景毋庸置疑。他強調,“由于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一方面中央需要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人口和資本各種要素,必然涉及城鎮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個公共服務建設,產生大量的公共融資和融資需求,另一方面經濟下行導致財政收入持續下滑,尤其是房地產,導致地方土地財政趨緊。引入社會資本促成社會資本的合作。展望十三五,一場萬億級的PPP項目已經拉開。保守估算,應該說未來五年,每年應該有超過十萬億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其中10%到15%會采取PPP模式,也意味這未來十年PPP市場將超過十萬億元,相信在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共同探索下,未來PPP的法律保障將更為充分,操作流程將更為規范,無論是政策層面還是執行層面,PPP將加快落地。”
PPP發展環境加速改善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新一輪供給側改革的元年,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已經成為了今年中央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我國2015年GDP增長率為6.9%,創近年新低,預計未來增長還會放緩,整體經濟呈弱勢,已經大勢所趨。在此背景下,PPP模式受到政府全面重視繼而被大力推廣。
上海元亨祥基金集團創始人、首席執行官程芳在致辭中表示,作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融資模式之一,PPP承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中央各項推向新型城鎮化和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的相關政策中均有提及,鼓勵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模式,深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財政部和和發改委也不斷的為PPP的相關立法各規范化管理做出努力,PPP的發展呈現出如火如荼、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
“PPP模式建設日趨完善,2015年兩會李克強總理首次將PPP列入政府工作報告,5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及24號文進一步明確了PPP的地位,此后一年李克強總理不下十次提到推PPP模式,PPP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太平洋建設集團董事局主席CAO嚴昊也在演講中表明PPP的發展環境已得到加速改善,“2015年成為PPP真正實施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年,發改委總計推出PPP項目2529個,總投資金額約4.2萬億,財政部總計推出PPP示范項目233個,總投資額達1.1萬億元。從項目簽約情況看,PPP的簽約規模也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從上半年不足五千億,到下半年的1.3萬億,簽約率低的現在得到明顯的改善,經濟近兩年的積累和探索,一大批有規模又有質量的項目完成了前期的立項和論證準備工作。”
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專家也在大會上指出,現在PPP模式在世界各個主要經濟體都是城市基礎設施的一個重要的投資方式,中國這些年PPP也發展的比較快。從過去這些年看,PPP的項目,領域的分布也是在不斷的變化,從最近幾年來看,交通、能源,特別是新能源投資的比重是在明顯的提升。PPP模式的有效推廣實施需要有一個高效的推進機制,比如法該部門主要做牽頭部門,財務部門要做財務的監管,要有合理的分工,這樣有利于協調推進。還有交通、環保部門怎么有效的配合。
“資產荒”下的投資新熱點
最近一年,特別是2015年股票市場異常波動之后,關于“資產荒”的討論在投資圈內一直被提及,在債券牛市面臨終結、美聯儲加息等因素的影響背景下,PPP以其“低風險、低收益”的特性逐漸成為大資金追逐的新熱點。
元亨祥經濟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首席經濟學家、民生證券研究研究執行院長管清友在主題演講中指出,在近期資產荒的背景下,大量的資金涌向固定收益的市場,債券收益率下降的非常快,客觀上形成一定程度的泡沫。短期來看,債券市場下降過快確實積累了一定的風險。這種情況下,大資金轉向PPP和專項建設基金就順理成章,而從商業銀行近期的資產配置來看,PPP也已被作為重要配資方向。管清友判斷,在未來的資產配置當中,對于風險偏好比較低,對于資金規模比較大的投資機構或者投資者個人,低收益,低風險的產品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而有政府參與其中的PPP的投資將會成為重要的領域。
央視知名財經評論員、《理財周刊》資深專欄作家李光一亦將PPP投資將成為中國人的財富新模式。他在與會演講中明確表示,“PPP是一個好機會,首先,它的收益一定會比銀行收益高。第二,它一定會比P2P安全。第三,它的收益高于國債。當人民幣匯率出現雙向波動以后,PPP可以讓中國的老百姓找到保值的重要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