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國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均以負增長收關。不過,數據中也不乏亮點:制造業吸收外資再次正增長,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高技術產業吸收外資增長態勢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在調控措施等因素的作用下,上半年對外投資出現意料中的大幅度下降,同比下滑45.8%。
制造業吸收外資再現正增長
商務部發言人高峰13日在發布會上說,上半年,我國吸收外資規模基本穩定,并繼續呈現向高端產業集聚的態勢。
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吸收外資同比下降0.1%,基本持穩。但制造業吸收外資再現正增長,成為利用外資的一大亮點。
1月至6月,我國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128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占全國吸收外資總量的比重為29.1%。其中,通用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14.4%,石油化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329.4%,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同比增長38.4%。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告訴記者,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比重上,制造業的吸收外資在持續下降之后終于出現正增長,說明國家重視實體經濟和制造業的系列政策顯現了成效。因為3%的增幅仍然偏低,也因此,接下來仍需持續夯實實體經濟基礎,繼續推進已出臺的系列支持措施落實到位。
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吸收外資增長態勢也很顯著。據統計,今年1月至6月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1.1%和20.4%。在高技術制造業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吸收外資分別增長178.9%和149.4%。在高技術服務業中,信息技術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35.6%、13.9%和46.3%。
“在利用外資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利用外資的結構變動比較明顯:謀求轉型升級的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的吸收外資保持了穩定增長。”桑百川表示,下半年,我國的吸收外資仍可能是平穩狀態,利用外資的結構也會繼續朝著符合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方向調整。
理性看待對外投資增速回落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1月至6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45個國家和地區的3957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投資額481.9億美元,同比下降45.8%。
高峰說,對外投資出現同比下降,除高基數的因素外,也受制于調控措施效果顯現、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和我國經濟持續向好將更多資金留在國內等因素的影響。
在桑百川看來,上半年對外投資大幅度回落的最主要原因是去年對外投資的超常規快速增長。“前期基數確實很高,持續保持高增速并不現實,持續支撐高增長也會讓外匯儲備消耗過大,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出現回落實屬必然。”
另一個導致回落的原因是去年很多對外投資屬于“動機不良”的投資,比如大部分與主營業務不相關的投資,為規避人民幣匯率貶值獲取套匯收益的投資,以及對酒店、娛樂、影視、房地產、體育俱樂部等不符合我國對外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和方向的投資等。
“對外投資出現大幅度下降在預料之中,并沒有出什么問題,只是回歸理性、正常的結果。”桑百川稱,下半年,我國對外投資仍可能是回落狀態。一方面,國家會持續加強管理,另一方面,基數影響也會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