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格林美荊門基地動力電池車間看到,由廢舊電池循環再造的鎳、鈷、錳配成溶液,添加合成劑,經過系列工序,變成鎳鈷錳三元動力鋰電池正極材料。材料包裝好后,直接送往巴莫等新能源電池生產廠商。“投產僅半年,產值超過2億元,產品供不應求。”格林美集團董事長許開華表示,公司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鋰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年產量可達3.5萬噸。
回收廢棄電子產品是格林美的傳統業務。2014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跌,格林美廢舊電子業務利潤隨之下滑。許開華分析,公司長期從事廢舊電池回收利用,進軍新能源汽車鋰電池正極材料有一定技術基礎。“去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年產量30萬臺,到2020年,總量將達到500萬臺,大約需要數十萬噸鋰電池,市場空間巨大。”許開華算賬,一輛新能源汽車50%以上的成本是鋰電池,一塊鋰電池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等4部分組成,其中正極材料占電池成本的40%,是核心部件。
格林美研發總監張云河介紹,從2014年起,公司先后投入10億元,建立國內最先進的正極材料實驗室,引進近120名研究生(其中博士10人),引進國際最先進的生產設備,一舉攻克正極材料技術難關。
去年11月,全球第二大NCA(鎳鈷鋁)正極材料生產商ECOPRO與格林美簽署協議,將三星SDI公司的鋰離子電池前驅體制造項目委托格林美,這對格林美開拓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今明兩年,荊門基地的鋰電池正極材料及相關業務的產能會全部釋放,預計銷售收入可突破20億元,成為公司新的經濟增長點。”許開華表示,今年一季度,國內同行日子很難熬,大部分處于虧損邊緣,但公司卻預計實現凈利潤6000多萬元,同比增長40%以上。
回收廢棄電子產品是格林美的傳統業務。2014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跌,格林美廢舊電子業務利潤隨之下滑。許開華分析,公司長期從事廢舊電池回收利用,進軍新能源汽車鋰電池正極材料有一定技術基礎。“去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年產量30萬臺,到2020年,總量將達到500萬臺,大約需要數十萬噸鋰電池,市場空間巨大。”許開華算賬,一輛新能源汽車50%以上的成本是鋰電池,一塊鋰電池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等4部分組成,其中正極材料占電池成本的40%,是核心部件。
格林美研發總監張云河介紹,從2014年起,公司先后投入10億元,建立國內最先進的正極材料實驗室,引進近120名研究生(其中博士10人),引進國際最先進的生產設備,一舉攻克正極材料技術難關。
去年11月,全球第二大NCA(鎳鈷鋁)正極材料生產商ECOPRO與格林美簽署協議,將三星SDI公司的鋰離子電池前驅體制造項目委托格林美,這對格林美開拓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今明兩年,荊門基地的鋰電池正極材料及相關業務的產能會全部釋放,預計銷售收入可突破20億元,成為公司新的經濟增長點。”許開華表示,今年一季度,國內同行日子很難熬,大部分處于虧損邊緣,但公司卻預計實現凈利潤6000多萬元,同比增長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