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報》12月8日報道,11月28日,世界銀行發布關于約旦勞動力市場的詳細報告,研究影響創造更多工作機會的障礙。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勞動力市場的產出一直在惡化。約旦是全球勞動力參與程度最低的國家之一,只有三分之二的工作年齡的約旦人有工作,越來越多的工人不參加社會保險或沒有合法合同。
就業從生產率較高的部門轉向較低的部門,是降低勞動生產率總體水平的一個因素,嚴重的扭曲會影響經濟資源分配。這種“動態弱化”與勞動力市場的根本變化不謀而合,自2009年以來,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率一直很高,約旦在全球排名第9位。主要原因是敘利亞等國難民特別是非熟練勞動力的涌入,高生育率、以及婦女受教育程度的顯著提高,這意味著潛在熟練工人急劇增加,這加劇了技能領域的兩極分化。
目前,就業方面的靈活性促進了GDP的增長,約旦需要的GDP年增長率至少為6%,約為2010年以來水平的三倍。盡管經濟增長往往是創造就業機會的必要條件,但還遠遠不夠,在2009年危機爆發之前,約旦經歷了適度的經濟增長,并創造了就業機會。但這不足以跟上新勞動力的大量流入。另外,這些工作大多在低生產率部門。
報告表明,許多挑戰使經濟無法從這種戰略資源中受益,特別是勞動力市場分割的多樣性阻礙了人力資本的有效分配。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勞動力市場在性別、國籍和就業狀況之間的細分(正規和非正規部門以及公共和私營部門)變得更加尖銳。
盡管在過去的18年中,大學生畢業率迅速上升,但是婦女的勞動力參與僅略有增加。在對具有相同教育水平和經驗的男人和女人進行比較時,性別工資差距仍然存在,婦女的平均收入比男人低15%。結婚是婦女離職的最重要指標或原因之一。
自2010年以來未享受風險保護(因為他們在非正規部門工作)的工人比例已上升到60%左右。工人供應的增加發生在非正規部門,與正規工人相比,其工資略有增加,但仍然低于正規工人。
公共部門仍然是勞動力市場的主要參與者,雇用了約旦一半以上的工人。在過去十年中,盡管私營部門的實際工資一直保持穩定,但政府高級職位的最低工資卻提高了300%。
私營和公共部門之間的工資差距會影響競爭力,而勞動力成本的增加意味著對受過中等教育或以下教育的工人的需求增加,因為該群體的公共和私營部門之間的工資差距更大。(駐約旦使館經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