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3月25日報道:受到全球貿易疲弱影響,新加坡企業對海外公司的信用搜索在連續七年取得增長之后首次由升轉跌,去年大幅減少24.06%。
與此同時,本地企業的風險情況有所惡化,風險承受能力(risk standing)下降的企業比率,從前年的21.36%增至去年的22.18%。財務能力改善的企業比率,從前年的24.13%減至23.15%;財務能力惡化的企業比率,則從12.11%微升至12.31%。
根據新加坡商務信貸資料中心(Singapore Commercial Credit Bureau,簡稱SCCB)周二發布的調查報告,由于石油貿易和電子及非電子業出口下滑,新加坡總商品貿易和非石油國內出口(NODX)去年分別萎縮3.2%和9.2%,這樣的貿易下降情況促使本地企業減少對海外公司進行信用搜索。
所謂信用搜索,指的是企業在同其他公司合作前,對潛在合作對象的信貸情況進行搜索。這是管理信貸風險的措施之一。
新加坡商務信貸資料中心總裁謝慧卿說:“在宏觀經濟環境面對逆風、增長風險和波動性提高的背景下,新加坡企業的信貸質量去年惡化。企業的財務能力稍微下降,而較令人擔憂的趨勢是,風險承受能力惡化的企業比率有所增加。”
本地企業信貸評級保持不變
不過,本地企業的信貸評級大致上跟過去三年一樣保持不變。財務能力不變的企業,從前年的63.76%增至64.54%。風險承受能力不變的企業則減少,從前年的62.52%降至61.27%。風險承受能力改善的企業比率變動不大,去年為16.56%。
東盟連續第七年成為本地企業最常搜索的海外市場,接著是東亞和歐洲。針對東盟公司的信用搜索占比,從2018年的27.7%,微增到去年的29.74%,搜索占比最高的個別市場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它們都是去年新加坡在東盟市場的最大貿易伙伴。
東亞信用搜索占比下滑
至于東亞的信用搜索占比卻明顯滑落,從前年的26.91%下滑到20.99%。本地企業對歐洲公司的信用搜索同樣下滑,從前年的12.94%,降至去年的11.61%。英國、德國和瑞士是本地公司搜索最多的市場。
新加坡企業對海外公司的信用搜索與貿易活動有著密切關聯。商務信貸資料中心指出,在10大最多企業搜索的國家中,有七個是新加坡10大出口市場,另三個則是前年20大中最常被搜索的國家。
另一方面,海外公司對本地企業進行的搜索自2014年以來首次下降,跌幅達11.25%。歐洲是對本地企業的搜索最多,之后是北美和東亞。
在歐洲國家當中,對本地企業進行最多信用搜索的是英國、德國和荷蘭的公司,而東亞方面則是日本、香港和韓國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