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業新加入者的威脅
廢鋼鐵行業特色是行業進入門檻低,人員素質要求不高。特別是基層從事廢鋼鐵行業的人,基本無任何的證件就可加入回收行業。廢鋼加工產業,各個環節都是在一種無序的環境下進行,收購沒有統一渠道,各自為戰,互相搶奪資源;加工水平參差不齊,一些企業甚至摻雜和夾帶廢品;銷售環節更是烏煙瘴氣,只要能賣出去廢鋼,什么手段都用得上。在這種情況下,競爭力較低的、無資質的新進入者較多。
為促進廢鋼鐵加工行業健康發展,規范廢鋼鐵行業進入者,國家在2012年制定了《廢鋼鐵加工行業準入條件》。根據條例提高了進入行業的門檻,從規模、工藝、裝備甚至能源消耗都有嚴格的要求。高要求的情況下,要達到國家要求的新進入者進入困難。
二、替代者的威脅
廢鋼鐵產品是可再生資源,具有比較高的回收利用價值,屬于未來國家倡導回收利用的產品,因此廢鋼鐵替代性競爭壓力相對而言較小。不過從價格性能來看,鐵礦石是廢鋼鐵的最大替代者威脅。主要是因為這兩年鐵礦石成本降低,電爐轉爐化增加,使得鋼廠用鐵礦石代替廢鋼的大量增加。這兩年鐵礦石對廢鋼鐵的威脅較大,但從長遠可再生來看,鐵礦石替代品的威脅較小。
三、購買商討價還價能力
廢鋼鐵行業的主要購買商主要是下游的各個鋼廠。國內廢鋼鐵供不應求,需求缺口始終保持在百萬噸以上,按照供不應求來看,購買商的討價還價能力應該較弱。但是實際情況則是因為廢鋼鐵貿易商分散、實力小,與強大的購買商鋼廠對話缺乏話語權。購買商談價還價能力較強,在廢鋼鐵采購價格方面占據主導地位。
四、供應商討價還價能力
廢鋼鐵行業的供應商是拆遷、五金加工廠、回收站等各種來源。這些供應商供應貨量不穩定,質量無保障,從事規模也較小,在大型廢鋼鐵行業貿易商目前討價還價的能力較低。在近兩年廢鋼鐵市場持續下跌的行情下,五金等加工廠供應商也不得不接受貿易商的定價。
五、現有競爭者之間的競爭程度
廢鋼鐵行業符合國家規定的競爭者較少,國內符合《廢鋼鐵加工行業準入條件》企業共計131家,總加工能力超過了3000萬噸,占鋼鐵企業外購廢鋼總量的65%以上。總數量較少,相對而言,他們的競爭有不是很激烈。
廢鋼鐵行業競爭最為激烈的是各種不公平競爭,“兩頭不開票”的灰色交易模式運作。現實的條件使規范的鋼鐵企業和廢鋼鐵回收加工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造成優質廢鋼鐵資源流向的不合理,國家稅收的流失及帶來建筑市場的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