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印發,提出到2025年,噸碳排放強度不高于12.5噸二氧化碳/噸電解鋁(火電)和1.5噸二氧化碳/噸電解鋁(水電),電解鋁液綜合交流電耗不高于13300千瓦時/噸(不含脫硫電耗)。到2030年,電解鋁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提至30%以上。
11月7日,商務部結合近年來我國大宗產品進出口情況和管理需要,對2021年制定的《大宗進口報告統計調查制度》進行了修訂,并更名為《大宗產品進出口報告統計調查制度》。將實施進口許可證管理的原油、、、鉀肥納入《實行進口報告的能源資源產品目錄》,將實施出口許可證管理的納入《實行出口報告的能源資源產品目錄》。
11月15日,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甘肅省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其中提到推進有色金屬新材料產品延鏈補鏈,全面構建鎳鈷壓延精深加工產業鏈、鎳銅鈷粉體產業鏈、貴金屬及稀有金屬產業鏈和輕金屬產業鏈等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鏈,打造千億級有色金屬產業集群。
11月16日,波蘭國家銅業公司宣布,與五礦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簽署2024年-2028年陰極銅長單采購5年框架合同,將交付25萬至60萬噸金屬,協議預計價值在20.34億美元至48.82億美元之間。
11月17日,海合會國際貿易反損害行為技術秘書局11月16日發布公告,對自中國進口的鋁合金產品【涂漆和/或涂層、壓扁或有紋理的鋁合金板,厚度0.2毫米但不超過8毫米的薄板、帶材或卷材(形狀為矩形或正方形)】發起反傾銷調查。
11月17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投票對進口自中國、印度尼西亞、墨西哥和土耳其4國的鋁型材作出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產業損害初裁、對進口自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印度、意大利、韓國、馬來西亞、泰國、阿聯酋、越南9國及中國臺灣地區的鋁型材作出反傾銷產業損害初裁,裁定被主張存在補貼和傾銷行為的涉案產品對美國國內產業造成了實質性損害。
11月23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召開2023年全國有色金屬行業統計工作會議。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副會長陳學森在致辭中表示,今年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有色金屬行業受益于新能源、電動汽車、動力儲能電池等新經濟領域的快速發展,以及中國穩增長一系列政策落地,有色金屬行業下半年市場需求明顯改善。
11月27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開展優化廢蓄電池跨省轉移管理試點工作的通知。在全國范圍,選擇一批環境管理水平高、技術裝備先進、污染防治設施完備、具有一定經營規模的再生鉛企業作為優化廢跨省轉移管理試點單位。試點期間,向試點單位跨省轉移廢鉛蓄電池,并在全國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運行危險廢物電子轉移聯單的,按照省內危險廢物轉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