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滬一路高歌猛進,創下上市以來新高。5月下旬開始,滬銅出現回調行情,但周三、周四滬銅走勢呈現上揚狀態,截至周四收盤,滬銅主力合約上漲1.30 %。
信達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李艷婷認為,前段的上漲行情是由礦端產出不足觸發,加工費自高位快速下滑,嚴重擠壓煉廠利潤,供應壓力傳導至冶煉端。隨后,伴隨著國內密集出臺消費刺激政策,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市場關注度快速上升,多重因素共振推動銅價開啟趨勢性上漲行情。但從歷史性的高庫存和Contango結構的價差可以看出,現貨交投其實并未兌現前期的強預期,此前上漲行情存在超漲的部分。因此,近期銅價自高位回落屬于正?,F象,前期超漲的部分逐漸回吐,銅價回歸基本面定價。
國投安信期貨有色金屬研究員表示,當前市場將關注點轉向中國高銅價下消費放緩、社會庫存走高。同時,雖然現貨加工費已經轉負,但國內煉廠充分使用資源,5月銅產量創出紀錄新高,未鍛軋銅單月進口也恢復到51.4萬噸,而國內銅消費已步入淡季,這意味著國內銅資源供應充足。因此,盡管國內社會庫存已經出現拐點,但因絕對量大,滬整體仍在調整。
“當前銅市存在的矛盾主要是供應面臨剛性約束,對銅價產生較強的支撐作用,但下游的消費相對疲軟?!崩钇G婷介紹,銅桿、、和銅材產量均在5月轉向下行,年內銅庫存尚未進入明顯的去化周期,且當前交易所庫存處于歷史性的高位,消費現實顯著低于預期。供應趨緊,消費走弱,銅基本面較前期走弱。
肖靜分析稱,供應端,6月以來,精廢銅價差明顯縮窄,目前已跌破1500元/噸,而TC仍難改變,廢銅供求也變得更緊,這意味著下半年國內精銅產出增速大概率繼續降溫。她認為,國內銅社會庫存將進入去化階段,這有利于銅價獲得下方支撐。
展望后市,李艷婷表示,銅價重心已經下移,前期情緒層面的漲幅已經回吐完成,后續的風險主要在消費層面,若消費持續走弱,銅價有可能繼續回落,但73000~75000元/噸附近存在較強支撐。
東證衍生品研究院有色首席分析師曹洋認為,中期而言,宏觀因素將繼續對銅價產生支撐,一方面是降息帶來的中期流動性寬松預期,另一方面是中國經濟改善預期將逐步發酵,明年全球制造業復蘇與經濟復蘇彈性依然可期。從年度平衡表看,銅供應依然存在一定缺口,且明年缺口或一定程度放大,短期核心在于宏觀預期反復與中游累庫壓力的釋放,三季度前半段需要繼續消化利空情緒,后續重點關注宏觀預期變化,以及供給擾動風險,包括礦端與冶煉端潛在減產風險。
肖靜則表示,后續市場需關注滬銅整體持倉、國內精廢銅價差與美銅在MA60日均線下方的表現。長線需關注煉廠下半年可能進入實質降產階段,今年銅精礦增量非常有限的背景將加大明年長協精礦壓力,預計生產經營壓力更大。同時,關注以貴金屬為主導的溢價情緒。
新湖期貨研究所有色金屬板塊負責人李瑤瑤表示,近期銅價回落提振下游消費,數據顯示,上周末國內去庫2.77萬噸,該去庫幅度說明此前被高銅價抑制的下游消費明顯修復,疊加中期銅供需緊平衡的預期并未改變,對銅價不宜過度悲觀。預計短期銅價或低位震蕩運行,從而提振國內下游消費穩步修復。中期銅礦短缺惡化程度或超預期,市場對原料短缺的擔憂持續存在,國內煉廠或在三季度末開啟減產。在新能源領域高增長的帶動下,銅消費整體韌性較強。另外,全球制造業處于復蘇趨勢中,中期銅價維持多頭思路,可考慮逢低建立多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