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鋼鐵價格持續創出新低,前5月的鋼材價格指數降幅已超去年全年;企業主營業務虧損加劇,前5個月中鋼協會員企業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6.9%,鋼鐵行業仍深陷困局,難覓回暖跡象。與此同時,“史上最嚴”的新《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增加按日無上限記罰、責任人刑事拘留等嚴厲措施;由工信部發布的《鋼鐵行業規范條件(2015年修訂)》也于7月1日開始實施,鋼鐵業正面臨著更為嚴格的資源環境約束。
作為能源消耗大戶和污染排放大戶,欠賬不少的鋼鐵業如何在市場與環保的雙重壓力下實現綠色發展,是擺在企業與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總體上看,鋼鐵業仍難擺脫高耗能、高污染的色彩
“近年來,在外部經濟環境不佳、企業經營普遍困難的背景下,鋼鐵業節能環保水平正在不斷提升。”冶金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用數據佐證:與2010年相比,2014年全國粗鋼產量增加了31.28%,而總用能量僅增加26.88%,實現節能總量約1670萬噸標準煤。
節能減排進展的取得,得益于一系列先進技術的普及應用。以太鋼、唐鋼為代表的與城市和諧發展的花園式工廠、以京唐鋼鐵為代表的循環經濟生態園區等已成為具備國際水平的清潔生產、環境友好型標桿。
不過總體上看,鋼鐵業仍難擺脫高耗能、高污染的色彩。"十一五"以來,鋼鐵工業的廢水和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在全國工業排放總量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二氧化硫、煙粉塵等大氣污染物的占比卻大幅上升,廢氣治理不容樂觀。”李新創告訴記者,2005年鋼鐵業的二氧化硫、煙粉塵排放量在全國工業行業排放總量中所占比例分別為7.2%和11.6%,而到了2013年,比重已分別擴大至13.9%和18.9%。此外,終端能源消費量則占工業行業總量的26.8%,能效相比國際先進水平也有近10個百分點的差距。
總體狀況不容樂觀,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企業間環保差距十分明顯。從噸鋼排放量上看,鋼協統計的會員企業中落后企業的排放強度可達到先進企業的十倍,非會員企業還會更高。2013年,環保部曾對華北地區298家鋼鐵企業全面排查,七成以上企業存在超標排污問題。“不少鋼鐵企業的環保意識、法治思維還基本處于被動狀態,有的存在僥幸心理,有的環保設備時開時停。”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兼副會長劉振江說。
企業的環保意識外在體現于環保投入上。“目前,國內鋼鐵行業噸鋼環保成本大約在55元,環保做得好的能達到150元,有不少企業舍不得投錢,裝備水平或過程控制不能達標。”在李新創看來,這不光涉及環保,還會牽涉到公平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