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前還是佳肴,一分鐘后卻成了垃圾。由于飲食文化和聚餐習慣,餐廚垃圾成了中國獨有的現象。中國餐桌浪費驚人,每天產生巨量的餐廚垃圾。來自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的數字,北京市每天產生1200噸餐廚垃圾。清華大學環境系固體廢物污染控制及資源化研究所的統計數據表明,中國城市每年產生餐廚垃圾不低于6000萬噸。
NO.1 餐廚垃圾是什么?
餐廚垃圾 俗稱泔腳,又稱泔水、潲水,是居民在生活消費過程中形成的生活廢物,極易腐爛變質,散發惡臭,傳播細菌和病毒。餐廚垃圾是食物垃圾中最主要的一種,主要成分包括米和面粉類食物殘余、蔬菜、動植物油、肉骨以及廢餐具、塑料、紙巾等多種物質的混合物等,從化學組成上,有淀粉、纖維素、蛋白質、脂類和無機鹽。
廚余的主要特點是有機物含量豐富、水分含量高、易腐爛,其性狀和氣味都會對環境衛生造成惡劣影響,且容易滋長病原微生物、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質。
NO.2 餐廚垃圾是一把雙刃劍!
營養豐富的餐廚垃圾是寶貴的可再生資源。但由于尚未引起重視,處置方法不當,它已成為影響食品安全和生態安全的潛在危險源。雖然處置不當會產生嚴重的后果,但餐廚垃圾也并非一無是處。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何炳光指出,餐廚垃圾具有廢物與資源的雙重特性,可以說是典型的“放錯了地方的資源”。
餐廚垃圾具有顯著的危害和資源的二重性,其特點可歸納為:
⑴ 含水率高、可達80% - 95%。
⑵ 鹽分含量高、部分地區含辣椒、醋酸高。
⑶ 有機物含量高、蛋白質、纖維素、淀粉、脂肪等。
⑷ 富含氮、磷、鉀、鈣及各種微量元素。
⑸ 存在有病原菌、病原微生物。
⑹ 易腐爛、變質、發臭、滋生蚊。
NO.3 如何利用這把雙刃劍?
按照“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社會參與、集中收運和專業處置一體化”的方式,逐漸形成合理的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產業鏈,提高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和無害化水平。
政府部門
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規范對餐廚垃圾的收運處理,加大監管制度。鼓勵餐廚垃圾相關裝備制造企業自主或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加快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的預處理、生物燃油、有機肥等產品關鍵技術研發。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支持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項目建設,積極支持相關企業發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加強與新聞媒體溝通聯絡,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幫助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餐廚垃圾分類觀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社會各界
各相關單位應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加大對餐廚垃圾處理的研究力度。相關企業開展各類于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項目建設。普通大眾應積極配合政府部門的相關政策,樹立正確的餐廚垃圾分類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