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嚴峻的經濟與行業形勢,年初,公司明確提出要以提質增效工作作為“保增長”的核心環節,通過從各專業、各部門、各層級梳理問題提出措施深挖提質、降本、增效空間,進一步提升公司經營業績,實現公司效益最大化。據了解,自今年4月22日召開提質增效動員大會以來,截至6月底,公司所屬各單位在完成年初利潤(成本)計劃的基礎上,通過開展提質增效工作,分解落實可量化的130余條提質增效措施,實現可量化增效近億元。
各單位結合實際,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推進了提質增效工作的落實。一是部分長期虧損企業實現扭虧為盈。金德鉛業、銅箔公司、鉛鋅公司上半年分別實現利潤664萬元、568萬元、1979萬元。二是對標管理打造高起點的提質增效。貴冶因指標提升,僅上半年直接降低成本600萬元;永銅通過降低礦石貧化率、損失率,創造經濟效益632萬元;武銅選礦回收率提升,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08萬元。三是降本空間挖掘不斷向細處延伸、向盲區覆蓋。德銅通過控制委外工程、推進材料備件國產化、加強柴油、炸藥、輪胎、鋼球的過程控制、降低石灰單耗、減少非生產性開支等,上半年實現降本1074萬元。四是法人企業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附加值成效顯著。加工事業部通過調整產品結構,直接新增效益102萬元;銅箔公司增加高附加值產品的銷售,實現平均產品加工加價增加2223元/噸。
李曉剛聽取匯報后指出,江銅提質增效工作在省國資委出資監管企業中,抓得最實、最緊,既做到高標準要求,又實現方案措施落地,并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就如何進一步做好提質增效工作,他要求,江銅要想方設法在創新上做文章,努力由純生產型企業向研發生產型企業轉變,通過創新增強企業競爭力。要站在更高層面看待改革問題,充分激發改革活力,特別是要在改革中完成社會職能剝離。要進一步加強管理創新,充分挖掘管理效益。要加強政策研究工作,落實好省委省政府“降成本優環境八十條”政策。
龍子平表示,江銅開展提質增效工作,通過激勵約束機制調動了各單位的積極性,實現了觀念轉變,推進了管理與技術創新。下一步江銅將繼續做好此項工作,著力提升企業競爭能力,不辜負上級期望,努力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省國資委副巡視員文翠萍,省出資監管企業監事會主席鄭德才一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