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至18日,中美土地工程國際合作學術交流(第二屆)大會在西安舉行。本屆大會由陜西省國土資源廳、陜西省環境保護廳、陜西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和陜西省外國專家局主辦,美國國際城市管理協會(ICMA)、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和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以下簡稱“陜西地建集團”)承辦。大會聚焦污損土地治理和土地生態恢復,為國內外專家搭建交流國際污染土地治理和土地生態恢復經驗、技術的平臺,推動土地工程學科的發展和技術的普及推廣,繁榮土地工程事業,促進土地可持續利用,共建人類美好家園。
合力攻堅
共推土地生態建設
本屆大會以“土地生態和污損土地治理”為主題,來自中國、美國、英國等國的專家學者,陜西省國土資源廳、陜西省國資委、陜西省外國專家局等各有關機構負責人、企業負責人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等50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本屆大會的舉辦,是對國家土地治理與耕地保護戰略的積極響應,也是鞏固和發展上屆大會成果的重要舉措。”陜西省政協副主席李曉東在致辭中說,“希望與會嘉賓通過這樣一個平臺,促進土地工程科技交流,推進土地工程學科體系建設,繁榮土地工程事業發展。”
“本次大會為專家學者一起討論污損土地的修復問題提供了良好平臺,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讓研究更好地推進,讓社區更加宜居。”美國國際城市管理協會全球項目部主任大衛·格羅斯曼說。
陜西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盧勇主持會議開幕式。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代表單衛東到會祝賀并表示:本次大會將有力推動土地工程學科建設,促進土地生態化和土地工程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陜西省外國專家局局長蘭壯麗、美國得克薩斯州環境質量委員會首席執行官威廉·R·坎貝爾分別主持了學術交流會。本屆大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孫九林,美國環境保護局棕地和土地治理辦公室主任大衛·羅伊德,國土資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員韓霽昌等12位中外專家學者圍繞污損土地治理現狀和方法等相關技術展開討論,共同探討污損土地治理和修復的新技術和新思路。
為促進土地工程專業人才交流和相互學習,本次會議討論并成立了長安大學土地工程學科建設專家委員會,成立了中美土地工程國際合作學術交流大會秘書處。大會商議決定今后每年輪流在中美兩地召開一次土地工程國際學術交流大會。
鞏固成果
深化學術交流合作
據介紹,中美土地工程國際合作學術交流大會已是第二年成功在西安舉辦,本屆大會是上屆學術交流大會和麻省理工學院全球創新(西安)論壇的延續和發展。2016年4月,中美土地工程國際合作學術交流(首屆)大會成功召開。會上發布了《土地工程和土地生態化發展西安宣言》,首次提出土體有機重構是土地工程的核心基礎,中外學者聯合倡議成立“國際土地工程學會”、創立“土地工程學科”,為指導土地工程實踐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2016年9月,麻省理工學院全球創新(西安)論壇在西安召開,旨在借助大數據推動土地工程學科建設。
“由于人類盲目地對土地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導致了土地質量的降低和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韓霽昌說,“我們急需利用工程技術手段來提升土地的質量,進而改善生態環境,對于承載人類活動的土地的認識和對土地安全的充分關注需要一個完善的學科支撐。”據悉,到目前為止,土地整治工程本科專業已通過教育部批準并在長安大學成立。
作為本次會議的承辦方之一,近年來,陜西地建集團充分履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堅持圍繞“做強國土資源主業、做精土地工程科研、做優社會和經濟效益”三大任務,本著強化“土地整治+”理念,持續以實際行動喚起全社會對土地科技創新、土地工程學科建設的重視,為拓展人類生存空間、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人地關系和諧發展貢獻力量。
據悉,第三屆中美土地工程國際合作學術交流大會將于2017年12月5日至12月7日在美國匹茲堡市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