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報記者蔣朝暉
云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以下簡稱景東縣)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為每年545.06億元,這一消息發布在前不久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在墨西哥坎昆主辦的“中國TEEB行動與地方實踐”邊會上。2017年景東縣政府工作報告顯示,近4年來,景東縣實現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7%。
近年來,景東縣著眼生態文明建設新要求,持續推進縣域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以實施TEEB項目為契機,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新道路,在保持良好生態環境和增強綜合實力上均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建好兩個保護區
景東縣是地球同緯度生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境內有無量山和哀牢山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5萬余公頃,約占全縣國土面積的8%。
“擁有兩個自然保護區是景東縣的優勢,建好兩個自然保護區是景東縣的大事。”景東縣委書記祁海說,“在全縣貧困面較大情況下,歷屆縣委縣政府始終不忘初心,堅持保護優先,把建設好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全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抓手,把確保縣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優良作為不變的工作目標。”
據了解,自2008年以來,景東縣相繼出臺實施了《景東縣環境保護條例》《景東縣環境保護條例實施意見》和《云南省景東縣無量山哀牢山保護管理條例》,編制了《景東生態縣建設規劃》《景東縣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全縣13個鄉(鎮)《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為促進保護區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政府財力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景東縣多方籌集資金,持續增加生態環保投入。一份公開的財政支出清單顯示,景東縣“十二五”期間節能環保共計支出1.8億元。重點完善縣城“兩污”及13個鄉鎮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污水管網32.7公里,縣城污水處理廠建成運營;建成垃圾焚燒站13個、垃圾收儲池316個,實施節柴改灶5600戶、太陽能4972戶、沼氣池4200口;全面實施退耕還林、陡坡綜合治理、中央造林補貼等項目,累計完成造林17.17萬畝。
景東縣一系列生態環保工程的實施,逐步改善了以保護區為重點的環境污染治理硬件設施條件,為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打下了更好的基礎。
據了解,目前,景東縣森林覆蓋率達70.51%,林木綠化率73.07%。縣域川河入城斷面和出城斷面符合地表水Ⅲ類標準,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菊河水質監測結果均符合地表水Ⅱ類標準,縣城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為優。
算清兩筆經濟賬
最近幾年,盡管縣域經濟社會加速發展,但景東縣部分干部群眾仍然認為有很多項目因環保門檻太高無法進入,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當地經濟發展。景東縣相關部門的測算也顯示,為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全縣一年的工業產值損失近20億元。
面對是否因環保帶來巨額經濟損失的質疑,景東縣堅持從實踐中尋找答案,在加大投入確保生態保護工作順利開展的同時,通過推進TEEB項目實施,明明白白算清縣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這筆大賬。
TEEB,指由UNEP主導的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示范及政策應用的綜合方法體系,也就是通過相關價值評估,將森林、濕地、水等自然資源及其為人類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貨幣化,并將評估結果納入決策、規劃以及生態補償、自然資源有償使用、政績考核等,同時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利用決策提供依據和技術支持。
據景東縣環保局局長謝添翔介紹,2014年7月,景東縣邀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和云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對景東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項目進行調研。此后,景東縣在云南省和普洱市環保部門支持下,順利提交加入《中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項目(China-TEEB)行動方案》示范縣(區)申請,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列入全國生物多樣性國際項目5個示范縣。
據了解,景東縣成立了以分管環保副縣長為組長的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項目示范縣領導小組,把示范縣項目作為縣政府重點督查項目之一。對領導干部實行生態環保工作一票否決制,出臺了《景東縣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激勵辦法》,考核指標在原來的生態經濟、生態聚集、生態設施、生態涵養、生態文化和生態制度六大類基礎上,增加了一類生物多樣性指標,共37項。2015年,景東縣首次兌現考核獎勵和“以獎代補”資金224.3萬元。
此次TEEB邊會上發布了景東縣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為每年545.06億元,并重點介紹了景東縣頒布實施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激勵辦法、將生物多樣性和TEEB項目納入“十三五”規劃等生物多樣性保護主要舉措。
景東縣縣長胡其武說,景東生態系統的巨大服務價值一經公布,全縣上下十分興奮。算清縣域每年因保護生態環境減少的工業產值和每年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這兩筆經濟賬后,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通過宣傳教育,使全縣干部群眾逐步消除生態保護制約經濟發展疑慮,強化保護、科學發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堅持發展新方向
隨著云南省構建大交通格局的速度加快,景東縣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如何實現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雙贏?
胡其武介紹,在縣域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情況下,景東縣始終堅持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求,嚴把建設項目準入關,堅決淘汰落后產能,鐵腕治理污染,強化環境管理,最大限度減少生產生活對環境的污染。
在經濟發展上,景東縣因地制宜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全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切實做到經濟發展與生態效益同步提升。
近四年來,景東縣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生產總值從42.49億元增加到63.1億元,年均增長9.7%。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5022元增加到8897元,年均增長15.4%。
2016年,景東縣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20.58億元。通過強力推進產業脫貧、生態補償脫貧等多種措施,全縣減少貧困人口2.51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1.1%下降到9.7%。
當前,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已成為景東縣開創綠色跨越發展新局面的核心競爭力。依托良好生態資源走出一條符合縣情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已成為景東縣37萬各族群眾的共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