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電動自行車或電動汽車上廢舊的鉛蓄電池哪里去了嗎?在淮安,陳某等人在沒有任何資質的情況下,先后從上海、南京、高郵、泗陽以及淮安本地收購廢舊鉛蓄電池進行非法拆解,煉制鉛錠。據淮安市清江浦區檢察院審查查明,在不到一年時間里,陳某等人非法收購、拆解廢舊鉛蓄電池18600余噸,煉制鉛錠達9349余噸,涉案金額達1億多元,非法獲利1000余萬元,經鑒定,生態環境損害虛擬治理成本至少需要2000萬元。7日,作為公安部督辦的全省最大鉛蓄電池環境污染案,犯罪嫌疑人陳某、張某等14人因涉嫌污染環境罪被淮安市清江浦區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并建議法院分別對陳某、張某等人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到七年不等的刑罰。
他們非法拆解了18600多噸廢舊鉛蓄電池
今年33歲的淮安小伙陳某初中畢業后在外地做過修理工,也從事過廢舊塑料收購生意,期間他得知收購廢舊鉛蓄電池(鉛蓄電瓶)生意很賺錢。2016年回淮安老家過春節時,與同在外打工的張某一拍即合,每人出資30萬元共同做起廢舊鉛蓄電池回收生意。
在剛開始時,陳某等人將收購來的廢舊鉛蓄電池再賣到徐州某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賺取差價利潤。后來陳某與張某發現,這樣做,錢不但賺不多,而且資金回籠也慢,陳某便拉來老鄉胡某各出資50萬合伙自己收購、拆解、煉制鉛錠。由于做的生意屬于違法,怕被別人發現,陳某與胡某將淮陰區袁集鄉境內的一個較偏遠的廢棄廠房租下,專門用于廢舊鉛蓄電池的拆解廠房,然后,他倆又到淮陰區碼頭鎮將一個廢棄的磚瓦廠租了下來,做廢舊鉛蓄電池的鉛錠煉制廠房。陳某與胡某一起購買了爐子、鼓風機、鉛塊的模型等設備,然后又分別聯系自己的老鄉來幫忙,這樣電瓶的收購、拆解、煉制一條龍生產線就建成了。截至案發,陳某等人非法收購、拆解廢舊鉛蓄電池18600余噸,煉制鉛錠達9349余噸,涉案金額達1億多元,非法獲利1000余萬元。
工人兩班倒機器則24小時運轉
陳某等人明知道自己拆解、煉制廢舊鉛蓄電池會污染環境,屬于違法的事,為躲避環保部門與公安機關的查處,他們將每個廠房的窗戶都用遮擋網蓋起來,從外面根本看不到里面。廠房門口專門雇傭了保安,如果有陌生人來時,告訴他們說廠房是空的。另外運輸廢舊鉛蓄電池、鉛錠時,陳某等人都吩咐駕駛員在晚上進行,這樣就不易被群眾發現。
為了賺取更多利潤,陳某等人在廢舊鉛蓄電池拆解和煉制過程中實行24小時兩班倒,這樣工人可以休息,而機器則24小時不停運轉。每個爐子每天24小時可以燒出9個鉛塊,每個工人上12小時班可以拿到600元工資,比做其它工作工資高很多。每個鉛塊重量大約1.2噸,煉制好的每噸鉛塊可以賣到1.5萬元至1.7萬元。由于拆解廢舊鉛蓄電池生意很紅火,陳某、胡某等人決定再加一條生產線,又拉來一人投了100萬,又上了一條生產線,每天煉制的鉛錠產量增加一倍,可以煉制20噸以上的鉛錠,而每煉制一噸鉛錠可以賺取500至1000元利潤。
去年9月,淮陰區環保局接到群眾舉報稱有工廠排放出難聞氣味,環保局工作人員現場查獲后覺得案情重大,環保局便立即聯系公安機關,公安機關當日立案偵查。現場查獲待廢舊鉛蓄電池100余噸,塑料外殼9噸,煉制的鉛板78余噸,成品鉛錠60余噸,現場查扣賬本3本。該案隨后成為公安部督辦的全省最大鉛蓄電池環境污染案。
被污染的環境修復至少需2000萬
在拆解、煉制過程中,工人將收購來的廢舊鉛蓄電池直接用斧頭砍開,里面的硫酸溶液直接流淌到地上,污染土壤,煉制鉛錠過程中會產生刺鼻的酸味,則對周圍空氣造成極大污染。經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公司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本次環境污染案件中涉及的廢鉛蓄電池拆解過程中產生的生態環境損害虛擬治理成本至少需要2000萬元。
據淮安市清江浦區檢察院檢察官介紹,由于鉛酸蓄電池主要原料是鉛,如果被隨意拆解,其中的含鉛廢酸被隨意傾倒,污染了大氣、土壤和水源,并可導致血鉛超標。廢舊鉛酸蓄電池的液體內不僅含有腐蝕性的硫酸,而且還含有汞、鉛等多種重金屬,隨意排放會對水體、土壤造成危害。為此,國家環保總局等多部門明文規定,廢鉛酸蓄電池的收集、運輸、拆解及再生鉛企業,應當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后方可進行,回收拆解應當在專門設施內進行,需將塑料、鉛極板、含鉛物料、廢酸液分別回收、處理,具備完整的廢水、廢氣凈化設施,不得隨意將其排入下水道或環境中。因此廢舊的鉛酸蓄電池必須將其交給合法的電池回收企業進行系統性回收。而陳某、張某等人為謀取利益、大量非法拆解廢舊鉛蓄電池、煉制鉛錠,在非法處置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廢水、廢酸、廢氣等均未經處理直接排放,違反國家規定,嚴重污染環境,后果特別嚴重,其行為涉嫌污染環境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