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背景下,今年以來服務業減稅降費力度不斷增加。專家指出,未來服務業減稅降費或在短板行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公開政策發現,公共服務領域減稅降費是近期焦點之一。其中,今年7月份,財政部等六部門公開發布了《關于養老、托育、家政等社區家庭服務業稅費優惠政策的公告》(下稱《公告》),進一步支持養老、托育、家政等社區家庭服務業發展。
2月份,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明確養老機構免征增值稅等政策的通知》,明確了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務的各類養老機構相應減稅政策。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17萬億元,其中減稅1.04萬億元。實體經濟減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企業增加投資,其中,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0.4%和13.5%,顯著高于全部投資增速。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告》提出了多方位的稅收優惠政策,涉及增值稅等稅種的減免,是社會政策托底的體現,在保障民生方面給予了切實的支持。
根據國稅總局官網介紹,今年留抵退稅擴大到全行業,納稅人只要符合條件,其新增留抵稅額可以退還,這標志著我國初步建立了制度性的期末留抵退稅制度,在完善增值稅制度、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邁出了一大步。
此外,今年相關政策規定,自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允許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按照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下稱加計抵減政策)。施正文指出,這項“量身定做”的政策同其他普遍性的減稅降費措施一樣,也能令服務業受益。
國家稅務總局減稅辦常務副主任、收入規劃核算司司長蔡自力此前表示,深化增值稅改革是今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重頭戲”,主要包括降低稅率這一主要措施和擴大抵扣、加計抵減、留抵退稅三項配套措施。今年4月份至6月份,受益于三項配套措施,郵政、電信、現代服務業和生活服務業均實現減稅,合計減稅204億元。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宏觀經濟中心研究員王志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服務業減稅有助于發展服務業,激發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到服務包括公共服務提供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