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調度發電量達178億千瓦時,明顯高于2月底的162億千瓦時,上升9.9%——3月以來我國發用電量的明顯回升,成為復工復產提速的一個信號。
昨天,國家發改委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疫情的沖擊是暫時性的、階段性的,隨著疫情防控的成效日漸顯現,一系列已經出臺的階段性應急政策措施逐步落地,特別是后續還將適時推動出臺一系列對沖政策,企業活力和市場潛力將進一步激發,我國經濟運行必將回歸常態,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具有很多支撐。
數據顯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提高較快,除湖北等個別省份外,全國其他省(區、市)復工率均已超過90%,其中浙江、江蘇、上海、山東、廣西、重慶等已接近100%;從電網企業監測的用電情況看,目前有色金屬行業用電量已達到去年正常水平,醫藥、化工、電子行業用電量已恢復到正常水平的九成以上,鋼鐵、機械、紡織行業用電量恢復到正常水平的八成以上。鐵路裝車數已恢復到正常水平,民航、港口、水運均正常運營。
“近兩個月來,盡管經濟運行受到疫情較大沖擊,但全國人民生活必需品、醫療物資、電氣水熱等基本供應都得到有力有效的保障,食品、藥品、基礎工業品、基本公共服務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有序運轉,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這位負責人說,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疫情對經濟的短期沖擊是可以承受的,特別是我國擁有雄厚的物資技術基礎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應對疫情影響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針對有外媒報道疫情加劇外資企業外遷的話題,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跟外國商會和很多跨國公司保持密切聯系,了解到部分企業也出現了難以接到訂單,或者接到訂單也難以完成的情況,的確存在一些訂單轉移的問題。但是隨著復工復產工作大力推進,產業鏈上下游各個環節在逐步打通,總體來講形勢在逐步好轉。特別是進入3月份以來,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向好,企業復工復產率也不斷提升,外資企業在華生產經營逐步走向正常,訂單完成情況不斷好轉,因此企業的信心加快恢復。
與此同時,相關部門近期也加快推動復工復產、加強生活物資調運、提升儲備保障能力,持續做好全國特別是湖北省和武漢市生活物資保供穩價工作。“從全國面上看,糧油市場供需寬松,稻谷、小麥、食用油庫存充足,蔬菜生產形勢良好、供應總體有保障。”國家發改委發言人孟瑋說,從湖北省和武漢市等重點地區看,大米、面粉、食用油、豬肉等基本生活物資庫存量可滿足30天以上消費需求,加上備用貨源,有條件保證群眾基本生活。
價格方面,2月份CPI上漲主要是由豬肉和蔬菜拉動,物價運行的結構特征十分明顯。當月的豬肉價格上漲了9.3%,蔬菜9.5%,二者對CPI環比漲幅拉動的比例合計達到了92%。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物價漲幅有望回落,預計全年物價走勢將呈前高后低的態勢,不存在全面上漲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