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福建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公布城市管理工作要點,今年,全省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團組織等公共機構基本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18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新擴建基本完成。
各學校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普及率達100%
根據工作要點,福建住建廳城市管理處今年將指導市、縣環衛行業主管部門規范收運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含非涉疫廢棄口罩),做好垃圾桶、垃圾場、中轉站、運輸車輛、公廁等場所的消殺工作;督促各地落實環衛工人疫情防控物資保障;編制環衛工人防護手冊,加大對環衛工人防范意識的宣傳培訓,加強對城市環衛從業人員防護和身體狀況的監測工作,發現疫情應及時采取措施并向當地指揮部報告;研究建立完善環衛工人勞動保護標準及條件。
制定2020年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推動設區市地方立法;開展垃圾分類體系研究。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提升。福州、廈門6個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全面推進其他設區市(含平潭)城市建成區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垃圾分類達標投放戶數占總戶數比例達50%以上,至少有1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持續在主流媒體和新媒體開展常態化宣傳,播放宣傳片,督促各地全面實施垃圾分類知識進教材、進課堂,各學校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普及率達100%。
工作要點提出,各設區市(含平潭)要基本建成餐廚垃圾、大件垃圾處理廠,福州、廈門、漳州、泉州、龍巖力爭建成生活垃圾分類協同處置基地(產業園區)。制定進一步規范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管理的意見;完成“十三五”環衛專項規劃確定的項目建設;推進設市城市基本建成餐廚垃圾處理設施。指導督促全省生活垃圾焚燒廠提高運營管理水平,樹立一批3A等級項目;對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開展運行管理監督考評;在企業自控、行業主管部門監管的基礎上,探索引入第三方專業公司開展獨立監管,構建更嚴密監管格局。共享環境保護云平臺信息;開展省級智慧環衛平臺建設,建立完善城鄉生活垃圾管理信息系統統一平臺;探索建立生活垃圾處理運營單位信用體系和失信懲戒機制。
將公廁位置數據納入主流手機地圖平臺
出臺2020年全省城鄉公廁“廁所革命”推進方案,制定城鄉公廁管理標準,建立完善公廁常態化管理長效機制。查缺補漏,全面完成“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基本實現城區每萬人有3~4座,步行15分鐘左右有1座公廁。不定期召開“廁所革命”聯席會議聯絡員會議,加強統籌,形成工作合力。通過廳官網、主流媒體開辟曝光臺專欄、開展媒體記者行等活動,收集曝光問題,推進屬地整改。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設立舉報投訴電話,及時解決群眾訴求。重點研究解決水漬、通風、排水、除臭等問題。組織第三方機構對全省城鄉“廁所革命”實施情況開展評估,列出問題清單并推進整改。梳理完善規范公廁標志標牌設置,對接將公廁位置數據納入主流手機地圖平臺,方便群眾找廁。
此外,還將開展城市精細化管理試點和示范街區創建、人行道凈化工作,重點強化“三清”(清停車、清落地廣告、清攤點)和“三減”(減少桿線、箱柜、宣傳欄),聯合交警等部門整治亂停車、亂擺放等問題,召開現場推進會、舉辦培訓班。抓好智能化。編制省級城市綜合管理服務監管平臺調研報告、技術標準規范、建設導則,整合環衛、渣土、數字城管功能,啟動省級平臺建設。推動各市縣加快建設數字城管平臺及功能提升,推進與全國平臺對接,充分發揮網格員作用,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