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三清潔”活動日益深入人心,彌渡縣城鄉衛生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可喜成果。但是,在諸如箐邊、入山口、村莊死角等一些不起眼的點位,建筑垃圾成堆成排,十分扎眼。這些建筑垃圾,成為“三清潔”活動的不和諧音符。
大量建筑垃圾從何而來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群眾收入的不斷增加,廣大農村拆除舊房建蓋新房的農戶越來越多,而且絕大部分蓋的都是混凝土小洋樓。在建蓋過程中,拆除舊房產生的瓦礫、瓷磚、朽木、廢棄水泥塊等農戶一般不會再次利用,自然就成了建筑垃圾。
亂倒建筑垃圾的危害
建筑垃圾的危害至少有以下方面:一是污染土壤,占用道路。建筑垃圾與土壤攪混后,農作物難于生長。路邊堆放建筑垃圾,有礙道路通暢。二是亂倒在大箐和河道里的建筑垃圾,極易污染水源和水體,與“清潔水源”相悖。三是治理成本高,對于大箐和河道里的建筑垃圾,倒下去容易,但撈上來的成本就難以估量了,一般得動用挖機,村組財力難于承受。四是破壞優美環境,這些建筑垃圾與美麗鄉村風貌格格不入。
治理建筑垃圾的困惑
由于部分村組深受其害,村組干部群眾也在積極想辦法應對,由村民自發組織,對本村村民和外村外地到本村地界上傾倒垃圾的行為進行巡邏處罰,但收效甚微。不敢白天倒,那就晚上倒唄!夜間偷倒行為甚為猖獗,屢禁不止,難于達到效果。
小彌呼吁各級站在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高度,將建筑垃圾亂倒行為納入環境整治范圍,充分調動群眾主體作用,進行群防群治,從重處罰,剎住蔓延勢頭。有的辦法也可以探索,可以在鎮域內的荒山荒坡上選址建設幾個建筑垃圾堆放場地,也可以是中轉站,農戶廢棄的建筑垃圾由農戶負責拉到場地,有農戶需要回填房地基或村組修路需要回填的,又對場地上的建筑垃圾進行回收利用。同時加強對建筑垃圾的重復利用課題的研發,盡量減少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污染的是環境,受害的是大家。在此,請小伙伴們都來支招,保護好子孫萬代的青山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