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口頭上絕不提“改革”,依然強調古巴堅持計劃經濟,不搞市場經濟,但事實上,勞爾確實執行了一系列措施,例如讓國營企業裁員、放寬個體戶從業等等。裁員沖擊了原先的社會保障制度,放寬個體戶讓其繳納所得稅,則沖擊了古巴人的納稅觀念——卡斯特羅時期古巴人是幾乎不納稅的。這些務實的舉動,就是勞爾給如今古巴打上的印記,一定程度上提振了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古巴與美國關系的解凍,也是在勞爾執政時期一步步實現的。許多觀察人士都認為,勞爾早已相信卡斯特羅那一套已經不靈了。甚至卡斯特羅本人,在2010年接受《大西洋月刊》采訪時,也語出驚人地宣稱“ 古巴模式對我們自己都不管用了。”
如前所述,自卡斯特羅不再執掌權力以來,古巴正在進行著從理想主義到現實主義的轉變。但問題在于,轉變太慢了,勞爾能做的,只能是在卡斯特羅此前的路線上進行有限的修正與調整。在許多外界專家看來,在經濟市場化的問題上,古巴政府是一只腳踩在加速上,一只腳踩在剎車上,猶疑不定,這只會阻礙古巴經濟的發展。
更大的問題是,勞爾已經84歲,其副手馬查多已經85歲,他們與年輕人太脫節,已經無法制定出讓年輕人變得活躍的政策。而古巴現在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面臨“未富先老”——古巴政府和國民引以為豪的教育和醫療成就,前者造成女性生育意愿降低,后者造成社會平均壽命提升,客觀上導致古巴面臨著嚴重的老齡化難題。而且,古巴的周邊還存在美國這么一個巨大的“磁鐵”,每年吸引數萬人離開古巴。年輕人就算不離開古巴,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他們熱愛觀看美國電影和電視劇,看美國的籃球和棒球節目——事實就是,古巴年輕人需要的物質和文化產品,并非來自古巴,而是美國??ㄋ固亓_的理想主義遺言,已經是那么地不合時宜了——正如一位論者指出的那樣,“他用一生時間在一個小島國上建立了一個貧窮的理想國,以此和歐美的消費主義劃開界限,然而直到他快去世的時候才意識到,也許他的人民根本不想也不需要這樣的理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