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記者走進十堰市鄖陽區櫻桃溝村有機廢棄物循環利用站,一臺看似大鐵皮箱的設備正發出轟轟響聲。“這是我們為村里配備的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設備,枯枝敗葉、剩菜剩飯、稻草秸稈等經過該設備快速處理,能變成有機肥,可用來種花種菜。”鄖陽區環保局黨組書記蔡建寶介紹。
據了解,該有機廢棄物循環利用站屬鄖陽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于今年3月底建成,4月初投入使用,是十堰建成的首個有機廢棄物循環利用站。該站累計投資30萬元,重點包括站房和生活垃圾一體化設備兩部分,最大處理能力為每日300公斤。生活垃圾一體化設備采取自然堆積固態制麯發酵法,“吃”進枯枝敗葉、剩菜剩飯等,經純化后的微生物素通過高溫霧化后進行固態發酵降解,24小時內,100%降解消化餐余垃圾,減量率達到90%以上,剩下10%變成微生物有機肥“吐出”,實現了有機廢棄物“變廢為寶”,循環利用。
“利用生活垃圾一體化設備,讓有機廢棄物循環利用的前提是垃圾分類!”十堰市環保局局長馮安龍說,“櫻桃溝村在垃圾分類方面走在了全市前列,我們在櫻桃溝村率先開展的有機廢棄物循環利用項目,既是示范引領,也是宣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