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鋼鐵行業來講,2015年可謂是住進了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20多年來超低的價格、全行業大規模虧損、歷史最低水平的開工率等多項并發癥讓人心有余悸。但是今年上半年,隨著鋼鐵行業社會庫存降低、下游需求緩慢恢復,原料及鋼材價格出現明顯上漲,鋼鐵企業盈利水平也得到短暫修復,鋼鐵行業多種并發癥得到了一定緩解。
價格是反映市場最直觀的一個因素。具體來看,2015年鋼價Myspic普鋼絕對價格指數(月度)一度下跌至2026點,年同比跌幅36%。今年上半以來,鋼價得到明顯修復,4月份價格較去年11月漲幅近57%。
伴隨這鋼價回升,上半年鋼市與2015年低谷相比,有了明顯好轉與改觀!上半年國內行業盈利水平改善、部分企業扭虧為盈,鋼市基本走出了ICU,進入了普通病房。
那么是哪些重要因素促使鋼市走出了ICU呢?筆者認為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能利潤率低供給減量明顯
據調研數據顯示,全國163家鋼廠高爐開工率及利用率從2015年11月開始連創新低,今年1月初跌至跌至歷史低點,底部盤整近2月時間。筆者認為2016年1-2月份近2月的超低開工率相當于供給端進行了一次大瘦身,相當于為上半年供應量制造了一個上千萬噸的缺口,市場供給壓力陡然減輕。個人認為,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的產量驟減為鋼市3~4月份反彈埋下了伏筆,為上半年鋼市好轉奠定了基礎。
二、出口作用顯現
2016年前5個月,國內鋼廠實現出口4633萬噸,其中棒線材出口量1892萬噸,增幅分別是6.45%、25.06%。
盡管近幾年國外反傾銷不斷,但出口勢頭仍不減,出口量連創新高。作為產能過剩最明顯的建筑鋼材領域,出口增幅極為明顯,高出總體水平近20個百分點。明顯可以看出,建筑鋼材出口量的增長對市場起到了分流減壓作用,對穩定國內鋼價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政策及消息面刺激不斷
1、從去年的新環保法實施,到今年的唐山園博會環保限產,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國家對于環保的重視程度達到了歷史新高度。每次環保來襲,鋼市必有異動;今年環保風來的及時、吹的地方也很有特點,唐山市場對于環保已經沒有半點抵抗力,“你一吹我就漲”成了定律!其他地區鋼價及期貨市場也是很“曖昧”的配合!
2、2016鋼鐵行業重頭戲無疑是去產能。從今年2月上旬到5月中旬,兩個月的時間內,從國務院到十多個部委,共計九個化解鋼鐵煤炭產能的重要文件相繼出臺。另據筆者統計,河北、山東、江蘇、黑龍江、甘肅、上海、天津、重慶等近15個省市明確了去產能的目標任務。這一輪去產能已是史上最嚴,后期對于鋼市的影響將進一步擴大。
后期鋼市:仍得“留院觀察”未來需要細細調理
上半年鋼市能取得如此成效出乎市場預料,但是又在情理之中,實屬難得。目前鋼市能否就此好轉,市場仍缺乏信心;同時對于上半年鋼市回升的具體因素,市場爭議依舊很大,“供需錯配”、“環保炒作”“期貨助推”等各種說法不絕于耳,但是不管怎樣,鋼市恢復是一個事實。
就上半年一些指標來看,我們暫且將它從重癥監護室(ICU)移入普通病房,留院觀察!總體來看,鋼市供需矛盾依舊很突出,行情好轉不能急于一時,必須“細細調養”。產業重組與去產能或許是好轉的一味良藥,目前去產能的共識基本形成,步伐也在加快,在國家獎補資金、財稅支持、金融支持、職工安置、國土、環保、等各種配套政策逐步落實之后,鋼市或許能逐步康復;如果一切順利,鋼市或許撐過了20年來最艱難的一年。
整體來看,在經歷了2015年歷史性低點之后,上半年市場止跌因素逐漸匯聚,鋼價在盤整之后出現了回升。期間也經歷了鋼價近年來最大的波瀾,對于一個參與者來講,可謂是“驚險刺激”、“熱鬧非凡”。后期市場是否有新低,最艱難的時刻是否已經過去?筆者認為,中國鋼鐵行業正值中年而非暮年,只是病了而非病危,大可保持樂觀心態!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