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云南省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實施方案》明確,按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控制總量、優化存量、引導增量,分類化解過剩產能,促進行業技術進步,著力延伸產業鏈,擴大應用消費市場,培育發展新業態,促進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
《方案》要求,進一步優化有色金屬工業產業結構,增強礦產資源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鍺、銦、稀土等稀有金屬資源開發利用水平,重點工藝技術裝備取得突破。到2020年,80%的規模以上有色金屬企業配套完善先進適用節能減排設施,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較2015年下降18%,污染物排放全面實現控制目標;60%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技術中心或研發機構,專利授權年均增長25%以上;10種有色金屬就地深加工率提高到60%以上,以有色金屬為主的新材料產業占全省新材料產業的比重達到50%以上;70%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通過有關行業準入或規范條件公告,全省有色金屬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
結合發展目標要求,《方案》明確,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由企業自主經營決策,吸引生產要素向有市場前景的領域集聚。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完善政策措施,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標準,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以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清潔水電能源為載體,以先進適用技術為支撐,承接產業梯度轉移,適度發展“水電鋁”產業,鞏固提升傳統有色金屬產業,大力發展金屬新材料產業,培育發展小金屬產業。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著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和共性基礎技術,加快研發和引進先進適用技術,不斷延伸產業鏈,促進有色金屬產品向高端化、新型化方向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應用“互聯網+制造”技術加快智能化生產線、車間、企業培育和建設,提高有色金屬工業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