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轟鳴聲后,原本的碎磚、石子和混凝土塊變成一堆石粉,再經過壓制等工序,嶄新磚塊新鮮出爐。不久之后,它們將出現在杭州江干區某個建筑工地或市政工程現場,用于蓋圍墻或砌窨井。
每年,杭州市江干區都會因小區裝修、小型市政工程建設、拆違(簡稱“兩小一拆”)產生30—40萬噸建筑垃圾,偷倒現象屢禁不止。5月24日起,江干區將率先在全區推行包括小區裝修垃圾在內的“兩小一拆”建筑垃圾統收統運,避免由此產生的建筑垃圾偷倒現象,同時也讓這些垃圾得到資源化利用。
統收統運破解建筑垃圾偷倒難題
前不久,記者曾專門調查過建筑垃圾跨區偷倒問題。由于缺乏消納場地以及貪圖私利等原因,一些地區的渣土等建筑垃圾會被運到其他行政區域內進行偷倒,給當地環境帶來惡劣影響。江干區同樣也面臨類似的問題。
“實際上,‘兩小一拆’比大型工地更難監管,只需幾秒鐘就能倒掉一車裝修垃圾。”江干區渣土辦張士祥說,大型工地的渣土等建筑垃圾都必須由正規公司進行清運,且需要辦理處置證等相關證件。但是,‘兩小一拆’工程由于工程量小,業主或施工方往往會選擇無營運資質的黑車進行清運,而黑車出于成本等因素會選擇偷倒。
他告訴記者,與其他城區相比,江干區的建筑垃圾問題更突出,存在建筑垃圾產量大、規范運輸環節薄弱、合法消納場所缺位等問題。僅2015年當地清理偷倒亂倒渣土涉及費用就高達778萬元,清理小區裝修垃圾費用736萬元。
據了解,江干區于2016年6月在杭州首創“兩小一拆”建筑垃圾統收統運試點,由社區對建筑垃圾進行統一收集,有資質的專業承運企業對建筑垃圾進行統一運輸,渣土協會對建筑垃圾進行統一處置、資源化再利用。
據統計,江干區2016年全年渣土偷倒清運費用比2015年下降55.6%;路面渣土傾倒杭州市數字城管采集量由2015年的694處減少到2016年的349處,同比下降了50%。
變廢為寶爭取資源利用率達到九成
“這里上百萬塊磚都是用建筑垃圾加工的。”在杭州艮山東路附近的一處建筑垃圾臨時消納場地,杭州康敏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俊正在介紹這里的建筑垃圾處理方式。他說,拆遷產生的建筑垃圾在這里會被加工成磚塊。
據了解,包括張俊的企業在內,2016年,江干區兩處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場地共清運采荷街道常青拆遷區塊、彭埠街道御道社區拆遷區塊等建筑垃圾35萬噸,處理再生利用料34萬噸,分別用于制磚、道路水混層用料,再生利用率達到97%。
兩家建筑垃圾中轉處置場地約清運“兩小一拆”建筑垃圾12萬噸,通過分類分揀,有70%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
“70%的利用率還是遠遠不夠。”杭州攬棟保潔有限公司負責人傅昌紅說,他的公司主要負責處置裝修垃圾,相比其他建筑垃圾,其中不免摻有泡沫、塑料、木板、皮革等雜物,而原有的機器的分揀效果并不好。最近,他的公司已經訂購了更先進的設備,今后垃圾資源回收利用率將達到85%-90%,更大限度地將裝修垃圾資源化、減量化。
擴大隊伍引入社會力量參與
統收統運,是不是意味著政府部門對裝修垃圾處置進行壟斷?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現在正規的清運車只有30輛,今后不允許以個人的名義參與建筑垃圾清運,全部要公司參與。”張士祥說,江干區目前還有大量清運車是沒有合法資質的黑車,同時全區的清運力量也非常薄弱。而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最好方式,就是引導黑車通過正規途徑參與到垃圾清運當中。
按計劃,“兩小一拆”建筑垃圾統收統運全面鋪開以后,江干區計劃繼續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擴大運輸隊伍,從現有的4家運輸企業增加到10家,并對運輸車輛實行統一密閉、統一顏色、統一標識、統一納入智能化管理系統的“四個統一”,達到更合法、更安全、更規范的要求。
據了解,下一步,江干區還將在不擾民的基礎上增加2處處置場地,并拓寬建筑垃圾末端處置途徑,不斷提高資源化再生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