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經不再是VR元年,眾多資本開始紛紛從VR領域撤資,因為用戶熱情的消退,甚至連VR三大巨頭PS VR、HTC Vive和Oculus Rift的日子也逐漸不好過了起來。
今年三月份, 為了扭轉銷售不利的狀況,Facebook旗下的虛擬現實顯示設備Oculus Rift迎來首次官方大降價,眼鏡+手柄套件從原價798美元降價200美元至598美元。
而就在本周一,Oculus再次宣布,他們舉辦了為期6周的399美元Oculus Rift特價促銷活動,算上Touch手柄,本次活動的優惠力度達到了200美元(約合人民幣1400元),雖然是限時活動,但與上次永久降價的幅度一樣大。官方將此次促銷活動稱為“Rift之夏”,有點類似Steam的夏季特賣。
自2016年發布以來,Oculus Rift降幅已經累計高達400美元,相當于原價的一半之多。糟糕的銷售或許是Oculus不得不大打價格牌的原因。據市場研究機構IDC的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全球AR 及VR 頭盔廠商出貨量排名前三的分別是Samsung、Sony和HTC,出貨量分別是49萬臺、43萬臺和19萬臺,市場占有率分別是21.5%、18.8%和8.4%,而在非基于移動產品的VR設備中,Oculus Rift的銷量排在最后一位,PS VR排在首位。
相比較于價格一直堅挺在799美元線上的HTC Vive和本就走親民路線的PS VR,Oculus此舉可以被視為一種向市場投降的信號。今年1月份,Oculus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Palmer Luckey曾表示,即使按照最初599美元的定價銷售,Rift也不能夠為Oculus提供利潤。
Facebook于2014年斥資20億美元收購了Oculus,當時扎克伯格曾雄心壯志的表示,VR設備將“成為數十億人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到了今年二月,扎克伯格終于承認,Oculus的VR設備和相關業務“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維持虧損的狀態”。今年5月,迫于資金壓力的Oculus,宣布關閉旗下明星VR電影制作工作室Story Studio。這一工作室曾創作出艾美獎獲獎作品《Henry》。
Facebook或許成就了Oculus,但也束縛住了它的手腳。作為全球最大的社交平臺,Facebook寄希望于Oculus實現其在VR社交領域里的布局。今年四月,Facebook宣布推出的一個名為Facebook Spaces的社交虛擬現實測試平臺,可以被視為Facebook未來VR社交構想的雛形。然而,若論合拍,游戲和電影與能夠提供沉浸式體驗的VR設備似乎更具契合度。Oculus此前曾專攻游戲和影片制造,然后或許正是由于Facebook過分強調社交屬性,才讓Oculus的戰略“心猿意馬”,無法專心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