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的政策解讀不僅更好地服務公眾,也是機關文風轉變的一個重要表現。近年來,黃山市創新政務公開方式方法,用“白話文”對“紅頭文件”進行話語轉換,讓“高冷”的政策“接地氣”,受到群眾的好評。
設立“政策超市”推動政策落地
前不久,黃山圣天地頤養公館項目通過“政策超市”了解到養老機構相關扶持政策,及時向黃山市民政局申請運營補助,獲得了補助資金19.91萬元。該項目負責人陶黎春說:“‘政策超市’是我們企業了解和掌握國家政策的‘活字典’,讓我們第一時間了解到政府關于發展養老服務的政策。 ”
讓群眾了解政策是政策落地的前提。為提高政策知曉率,打通政策與民情鏈接的“最后一公里”,黃山市政府把政務公開作為深化機關效能建設、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的一項具體舉措,對省直有關部門、市委市政府及市直各部門、各單位出臺的惠民惠企政策進行了全面匯總梳理,于去年1月在市政府信息公開網站設立了“政策超市”,打造政策查詢、政策解析、流程指導、業務咨詢等一體化服務平臺,群眾可通過關鍵詞、實施日期、服務對象、服務部門進行精準檢索,便捷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政策內容。
黃山市政府辦公室政務公開處負責人吳振介紹,“政策超市”目前梳理上線了30個部門257項優惠政策、390條具體條款,并以表格形式將政策實施日期、優惠內容、服務對象、支持方式、服務部門、聯系方式等進行公開發布,還繪制了需要申報、審核的各項政策條款的流程圖,讓群眾和企業一目了然,有效解決群眾和企業不知曉最新政策、不熟悉辦事流程、不知如何享受政策紅利等問題。截至目前,“政策超市”點擊量高達11萬余次,共受理電話咨詢1350余次,辦理在線留言450余次。
解讀“紅頭文件”互動答疑釋惑
“一次偶然的機會,聽人說市里建了‘政策超市’,上網后看到了政府針對退役士兵的一系列優惠政策。 ”黃山某部隊退伍的一位吳姓士官說,當時撥打了“政策超市”的電話咨詢臺,詢問了優惠政策的辦事流程和條件,讓自己享受到了自主就業創業的扶持政策。
在日常生活中,“紅頭文件”與普通百姓之間的良性互動,需要通過權威且通俗易懂的解讀來減少“信息差”。黃山市高度重視政策解讀工作,將政策解讀工作落實到辦文辦會中,落實解讀主體責任,建立“四同步”工作機制,做到政策性文件與解讀材料同步起草、同步上會、同步審簽、同步公開,確保了政策解讀的針對性、科學性、權威性和有效性。同時,組建了一支懂政策、會解讀的專業化政策解讀員隊伍,結合社會熱點和群眾關注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多角度、多側面解讀政策文件,通過撰寫解讀評論文章、政策問答、媒體專訪等多種形式,并以數字化、圖表圖解等方式呈現,把政策文件與群眾利益的關系講明白,確保群眾看得懂、信得過、用得上。僅去年,黃山市發布各類政策解讀稿2萬余件。
政策解讀不僅服務了公眾,也促進了機關文風轉變。黃山市財政局辦公室負責人陳東風說,擔任解讀員對自己本身也是一次學習提升、政策培訓的過程。他認為,政策解讀只有多接地氣、多說大白話,少繞彎子、少說套話,才能讓文件精神準確無誤地從桌面紙上落到田間地頭,落到百姓心中。
田間地頭宣講探索“網格服務”
在一次面對面政務公開宣傳活動中,歙縣金川村老人呂龍木得知辦理殘疾證,可以根據殘疾級別,國家發放殘疾補助的政策,當場咨詢了辦理流程,及時辦了殘疾證,現在每季度可領取殘疾人生活補助210元和殘疾人護理補貼180元。
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服務在滿意中收獲,是政務公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群眾對于政務公開的知曉度和滿意度是衡量這些工作的重要標準。近年來,針對山區群眾辦事不便、基層老年群體不會上網等問題,黃山市結合全國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工作,積極探索基層政務公開工作方式,建立基層政務公開網格化管理工作機制,推動基層政府從“要我公開”向“我要公開”轉變,從“標準規范”向“精準服務”提升,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民生工程等對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政策,組織區縣、鄉鎮干部進村入戶,運用客觀數據、生動實例等,向基層群眾進行形象化宣傳解讀,讓群眾“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通過“服務示范”回應群眾需求。
黃山市結合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全面拓展“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推進政務公開“對接”一體化政務服務。目前,該市按照“應上盡上、全程在線”的要求,將政務服務從“辦事窗口”向“掌中大廳”延伸,編制發布事項78000多件,讓群眾到政府辦事像“網購”一樣便捷。省里推出“皖事通”政務服務客戶端后,黃山市先后上線公積金、社保醫保、智慧公交、公共支付、醫療掛號、旅游景點、賓館客棧等數十項群眾和游客高頻剛需查詢服務事項,讓“政務服務”隨身攜帶、隨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