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資源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被稱為21世紀“朝陽產業”。2015年,我國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總產值達到1.8萬億元,從業人員突破1500萬人。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等“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提出了“綠色、循環、低碳”三個發展的統籌和新“四化”建設,為我國再生資源產業提供了發展機遇。
再生資源產業作為實現“三個發展”和建設生態文明的具體載體,已超越了其自身范疇,不能單純地將其僅看作一個產業來對待,要將其提升到國家生態安全的戰略高度。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轉型的持續深入,高品質戰略金屬材料和清潔能源需求量增加,城鎮化加速發展,提升了廢物資源化對原料、能源供應量的供給潛力。預計2020年我國廢物資源化可提供再生有色金屬資源2000萬噸以上,相當于對外依存度降低20%~25%。當前以創新助力再生資源產業升級,已成為提升再生資源產業競爭力,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將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近年來,科技部等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再生資源產業科技發展,圍繞再生資源拆解分選、有價組分提取、二次污染控制等方面進行了科技創新部署。但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總體技術水平仍滯后于產業發展與資源供給的需求,普遍存在產品附加值低、消納量有限、再生產品市場效益小、專業人才與創新型企業缺乏等問題。
再生資源產業科技創新面臨的主要問題:第一是再生資源產業科技創新資源的投入明顯不足;第二是再生資源產業科技創新運行機制不完善;第三是企業創新技術缺乏,資源回收效率低;第四是再生資源企業科技創新人才緊缺,亟須培養和培育一批企業專業技能人才。
為提升再生資源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議政府有關部門牽頭針對再生資源產業“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進行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再生資源領域科技創新資源的分配機制,加強對中央財政投入的科技創新項目的管理,把握好發展方向,以推動再生資源行業的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并且盡快啟動與再生資源科技相關的重點專項,支持構建再生資源科技創新體系,完善再生金屬產業綠色技術標準體系,實施再生資源科技創新與應用人才培養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