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你的身高體重能像今天這樣,可以說十分幸運。假如人類的身高只有現在的1015分之一,體重只有現在的1030分之一,生活就會十分不便。如果你推某樣東西,它就會向前移動。以人類的體量來看,這是理所應當的。但一組研究人員意識到,量子世界中的情況并非如此。無論對粒子施加何種外力,它們都可能向后移動。
“我們想證明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量子力學效應,”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慕尼黑理工大學的丹妮埃拉·卡達姆羅(Daniela Cadamuro)表示,“無論是否存在外力,即使動量為正,粒子總有向后運動的可能性。”
量子力學的核心性質之一是,微型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科學家已經通過實驗證明了這一點:如果讓粒子逐個通過狹縫,在后面的屏幕上便會成點狀分布;但在放出大量粒子之后,屏幕上便會留下波的痕跡。
這意味著科學家需要用概率論知識解讀單個粒子的行為。而為了更好地描述量子力學,需要對概率論進行微調。雖然單從理論來看不難理解,但從本能出發、你很難將它套用到移動的物體上。科學家借此提出了“回流”效應(backflow),這和下水道回流可不是一回事。
帝國理工學院理論物理教授喬納森·哈利威爾(Jonathan Halliwell)并未參與此次研究。他對“回流”效應的解釋如下:
“假設有一個很大的房間、里面擠滿了人,我要求他們都向門走去、離開房間。從經典物理來看,房間里所有人的總質量會穩步下降。但在量子力學中,房間里的人的總質量反而會增加,盡管每個人的運動速度都方向向外、數值為正。”
有些人認為這是前文提到的、在描述量子力學時對常規概率論規則進行微調的緣故。每個粒子都擁有一個獨特的等式,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它的各種特性、以及這些特性出現的概率。但經過調整之后,概率值便有可能為負。這聽上去簡直不可思議,畢竟你從來不會說“一枚硬幣正面朝上的概率為負50%”。而在這個例子中,負概率便意味著正離開房間的人其實是轉身走了進去。
該研究作者之一、約克大學的漢寧·博斯特爾曼(Henning Bostelmann)解釋道,他們發表的論文是數學計算的結果,對粒子在經受任何外力時都會出現的“回流”現象進行了歸納。但卡達姆羅指出,他們的計算僅適用于一維空間中的粒子。就像哈利威爾所舉的例子中,人們只能前進或后退。他們的論文也并未考慮粒子除動量之外的其它特性。
該效應尚未進行實驗室測試,一些研究人員正在設計合適的實驗裝置。一支團隊建議使用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開展實驗。這是低溫原子的一種特殊聚集狀態,使大型系統也可以出現量子力學效應。但此次研究結果本就意義重大。“這是對量子力學基礎的一次重要測試。”卡達姆羅指出。她對數學更感興趣,但她認為,此次研究對量子計算領域也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該研究團隊自己列出的局限性之外,哈利威爾并未發現其它問題。他認為回流現象確實存在,但還需進一步實驗驗證。
“關鍵在于,要盡快設計出令人信服的測試實驗,然后說服某人去開展實驗!”(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