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廢塑料進口禁令正推動更多美國公司投資新建回收工廠,加強回收利用能力。
比如貿易和咨詢公司GDB International,計劃在美國新澤西州和俄亥俄州進行“非常可觀的投資”來新建工廠,將之前出口到中國的廢舊塑料加工成粒子。
同樣,位于舊金山的Recology在西海岸運營著多個廢物管理系統,為超過700,000個家庭和100,00個企業單位提供服務。目前,該公司也在考慮建立其首個塑料工廠,配置擠出生產線來造粒。
在9月26日澳大利亞回收設備制造商Erema伊普斯威奇技術中心開放參觀日那天,這兩家公司都接受了媒體采訪。
從對話中以及其他訪談中來看,很明顯這個行業仍震驚于中國今年夏季丟下的“重磅炸彈”:中國政府在7月宣布禁止進口多種廢料,包括廢塑料。
GDB稱其每個月采購的1650萬磅塑料,大概40%會出口到中國。但是,隨著禁令的實施,其公司性質也逐步從貿易和咨詢轉變成實際的回收。
“現在對我們來說也很有意義。我們建立起真正的回收利用作業線和加工流水線,來制造塑料粒子,既能賣給美國的制造商,也能出口到海外。”GDB總裁SunilB agaria說道。GDB的總部位于新澤西州新不倫瑞克。
他拒絕透露更多細節,但稱其公司計劃在新澤西州和俄亥俄州建立自己的回收再生工廠,于今年年底或2018年年初開始運營。“是一項規模非常大的投資。”他補充道。
“如果這兩個項目成功,我們在威斯康星州也將建立相同的工廠。”Bagaria說道。
Erema首席執行官Manfred Hackl說道,因中國實施進口禁令,他的公司預計在美國和歐洲能銷售出更多的回收設備,包括那些計劃轉型的貿易商。
他說道,Erema作為全球最大的塑料回收設備制造商,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禁令也將推動其在中國的銷售量,因為中國需要更高質量的設備來處理國內收集的廢舊料。
“在這項禁令頒布之前,中國的一些客戶囤了大量的進口廢料,”他說道,“我們就感覺到政策會有一些變化了。”
但他也指出,禁令對Erema訂單的影響可能需要幾年后才體現出來。
其他活躍在中國市場的美國回收商預計很快也會在美國進行投資。
“我真的相信很快美國就會有大量廢塑料再生造粒廠建立起來,”Parc公司的首席執行官Kathy Xuan說道。Parc是一家位于伊利諾伊州羅密歐維爾的一家塑料回收公司,也是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再生專委會的董事會成員。
Parc在山東也有一家工廠,目前正與中國的公司合作在美國成立再生工廠,對PET廢料進行再造粒,同時回收農用薄膜。
她說道,中國國內對再生料的需求仍跟禁令頒布前一樣強勁,從某些方面來說,甚至更加強烈。因為中國的大型制造業都在爭搶原料,原先他們向國內回收商采購原料。這些回收商通過進口廢塑料,重新加工再進行銷售。
一個“供需缺口非常大”的市場
“市場缺口仍然非常非常大。”她說道。
中國政府根據中國回收商提供的數據進行估算,稱從2017年8月至12月的5個月期間,聚乙烯和聚丙烯廢料的進口量同比極可能都將下降近50%。
比如中國PE廢料進口量,在這5個月期間,預計將從15億磅跌至8.8億磅。
中國的任何一次削減都會影響全球。行業數據顯示,在過去十年,中國消費了全球貿易中近一半的再生塑料。
盡管中國在限制大部分未加工過的廢料的進口,但行業官員稱,對Parc和GDB等公司計劃生產的用回收料制成的樹脂顆粒并未限制進口。
中國的禁令使廢物管理公司Recology更加堅信,全球市場正在轉變。
“這使我們感覺到,在美國國內試著回收變得越來越重要,”Jesse Chu作為一名高級塑料工程技術專家,在參加Erema開放日活動時說道。
“我們還沒有做最后的決定,”Chu說道,“但是我們已經在和很多公司一起做試驗了。我們在想,怎樣做出終端客戶可用的樹脂顆粒。”
從事塑料回收的多名企業高管稱,盡管中國禁令會促使美國加大廢塑料再生產能,但這絕非輕而易舉之事。
Bagaria解答了Erema高管對于經濟狀況提出的疑問。他指出,低成本的頁巖氣使美國在新料產能上不斷加大投資。
盡管如此,他和Xuan都指出,目前投資資源回收的可取之處是中國限制進口已經將美國國內可回收利用的廢料價格拉的非常低。
其他參加Erema開放日活動的業內人士認為,低價新料對廢料回收行業造成很大的挑戰。
“我們有一個基本面上的問題,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Erema北美銷售副總裁MartinBaumann說道,“回收行業備受挑戰,因為新料真的太便宜了。”
中國政府的禁令使全球整個行業都備受打擊。
Xuan說道,對很多中國回收商而言,限制進口廢料“連續性的巨大災難”。
歐洲回收商的看法與美國相同,稱中國限制廢塑料進口使市場陷入混亂,導致歐洲堆砌了大量無法回收的廢料。
“因中國限制進口,市場上低質量的廢塑料出現供應過剩。”歐洲塑料回收商協會(PRE)會長TonEmans說道,“這些低質量的廢塑料都沒有經過合理的收集和分類,以往都是將出口看作一種廉價的解決方案。”
PRE稱,歐洲需要考慮改善自身對于回收、收集、分類的設計,在本地建立起一個“可持續性的廢料市場”,而不是以來中國,將出口中國視作處理低質量塑料的方法。
“以往多年對價值鏈缺乏遠見,導致現在歐盟一時無法處理這些廢塑料,”PRE說道,“但是,行業、政策制定者及整個社會現在必須馬上行動,拿出通用的解決方案。”
對于我國禁止廢塑料的進口,影響是十分大的,不僅我國的再生塑料行業受到嚴重影響,而且對我國出口廢塑料的國外企業也受到影響,國外的低質量廢塑料原來都是出口我國的,現在他們要自己消化掉,確實也是一個難題。
人類在拼命造塑料,又在拼命嫌棄塑料。人類的日常生活已經無法離開塑料,卻談廢塑料色變,又不知該如何處置塑料。如今,塑料的命運著實尷尬,廢塑料的命運更是慘不忍睹。這一周以來,廢塑料更是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尖浪口。
外媒稱,人類至今已在地球生產超過91億噸的塑料垃圾,其中大部分被置于垃圾填埋場或扔入大海。到了2050年,全球會有超過130億噸的塑料垃圾被丟棄在垃圾填埋場或環境中,我們的地球正向“塑料星球”演變。
中國稱,為了保護環境和人們健康,自2017年底開始,將禁止4類24種固體廢料的進口,包括生活來源廢塑料、釩渣、未分類的廢紙及廢紡織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