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肅省在大力發展旱作農業、推廣地膜覆蓋技術的同時,注重廢舊地膜殘留污染防控,到去年,全省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率達到78.6%,有力地推動了全省重點用膜地區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的改善。
為進一步加快廢舊地膜回收利用步伐,甘肅省積極推動農膜回收利用相關政策、法規和標準的出臺,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體系,為全省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按照“政府扶持,市場運作,循環利用”的工作思路,在全國率先設立省級財政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專項資金,扶持建設了一批主要用膜地區的加工企業和回收網點,并協調落實中央財政資金,建設了45個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示范縣,有效提升了全省廢舊地膜回收利用水平。
甘肅省著力健全回收利用監管體系,將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生態保護考核指標體系實行目標管理。各級農牧部門將地膜納入監管和查處的重點,并聯合工商、質監等部門合力推進地膜污染防治的工作新機制,堅決打擊省內超薄地膜、劣質地膜的生產、流通和使用。同時,積極示范推廣“一膜多年用”技術,研發地膜回收機械,成立農膜回收利用專家組,著力健全回收利用技術體系。甘肅省還積極引導農民使用高標準地膜、調動生產企業的回收積極性、培育市場化回收利益鏈,著力構建廢舊地膜回收利用利益聯動機制。
下一步,甘肅省將強化行政推動,制定相關方案,進一步細化明確今后一段時期全省農膜回收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同時,提升廢舊農膜資源化利用水平,按照國家下達的任務清單,強化45個地膜回收利用示范縣和3個地膜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試點縣建設工作,進一步加強扶持引導力度,力爭當季地膜回收利用率達到80%。
廢舊地膜的回收利用很有好處,首先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其次是不會污染環境,地膜不回收就會留到土地里,下一茬的莊稼就會生活在有廢地膜的土地里,這樣產出的農產品是不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的。
地膜是繼種子、農藥、化肥之后的第四大農業生產資料。但是,由于長期重使用、輕回收,當前我國當季農膜回收率不足三分之二,局部地區地膜殘留污染嚴重。
由于地膜對土壤的保溫保濕效果較好,利于干旱地區的農苗發芽收成,剛引入國內時掀起了一場席卷農田的“白色革命”,但如今已經演變為造成農田沉重負擔的“白色污染”。地膜主要成分是難以降解的聚乙烯,殘留農膜會破壞土壤結構,造成農作物根系生長發育困難,導致減產的同時影響農田生態環境。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的地膜回收依然存在諸多障礙。首先是農膜質量標準低,造成回收再加工難度較高;其次廢舊膜回收機制不健全,農民撿拾和回收積極性不高。這些都需國家進一步出臺政策加強綜合利用推進。